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繁衍 >> 你知道韩国在抢端午节,但你知道日本已经偷
1引言
提到端午节,必念屈大夫。屈原的《离骚》开篇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翻译过来就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人,我的父亲叫伯庸”。屈原所说的高阳氏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
颛顼死后化为鱼妇传说中,高阳氏颛顼有24个子女,而他自己死后变成了一条大鱼。他是继黄帝以来第二位最贤明的君主,却似乎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的儿女们,因为管教不够,大都非鬼即怪,为害人间,其中著名的有魍魉鬼,梼杌怪等。
其实,不只屈原的先祖与鬼怪有关,我们华夏儿女的祖先几乎都有妖怪的身影,女娲伏羲是人首蛇身,炎帝头上长着角,大禹可以化身为熊。仅仅从这一个侧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妖怪文化对我们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妖怪文化是华夏文化基因不可或缺的片段,缺少这段基因,就长不出我们的民族。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翻开这本张云的《中国妖怪故事(全集)》,来领略这个形形色色而又多姿多彩的妖,精,鬼,怪的世界。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2作者
张云,男,年生,安徽灵璧人。作家、记者、编剧,嗜妖如命,自号“搜神馆主”。已出版的作品有:民国妖怪志系列《傒囊三目之婴》、《山都幽怨之铃》,动物三部曲系列:《鲸背上的少年》、《白驯鹿的九叉犄角》、《大象马戏团》、憋宝传奇系列《猴神大西国宝藏》、狩夜人系列《双头怪佛杀人事件》等。
03全书导读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妖怪世界的大百科全书。作者对妖怪定义的溯本清源,引用从上古到现代各种典籍近部,整理出种妖怪以及它们的故事,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中国妖怪体系,全面地对五千年妖怪文化与妖怪文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妖怪统领全书除将白泽和方相氏单列为妖怪“统领”外,将其余妖怪按“妖”,“精”,“鬼”,“怪”分为四部,每一部都按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分别记述它们的故事,并给出出处。
目录这样一来,这本书除了是一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还是一本历代志怪图书的索引,可以说是一本书是当代“白泽图”,妖怪文学的总纲。
所以,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晓航高度评价这本书,认为:“这是一本开宗立派的妖怪‘大辞典’,这本书绝对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3.1“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世间妖怪将逃不出你的法眼
《西游记》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在平顶山用计骗取了妖怪的紫金红葫芦,然后对着银角大王说:“我叫你一声银角大王,你敢答应吗?”妖怪答应了,于是就被收进了葫芦里。所以,只要我们能认出妖怪的名字,他们也就可以被降伏。
白泽灵兽就是这样的存在,他认识天地间所有的妖怪,并传《白泽图》给黄帝,所以它自然是妖怪的统领。而“方相氏”是皇帝的“丑妃”,丑到妖怪都不敢直视,黄帝任命她专司祭祀驱邪,她具有威慑鬼怪的能力,可谓妖怪世界里的头号御姐。
两位统领之下,所有的妖怪可以分为:“妖”,“精”,“鬼”,“怪”四部。
妖:人之假造为妖。特点:由人变成的或者动物以人形出现。精:物之性灵为精。特点:物品如山石,植物,器物化为人形,或者有灵性的动物不以人形出现的。鬼:魂不散为鬼。特点:以幽灵,魂魄,亡象的形式出现。怪:物之异常为怪。人们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或者和同类差异很大的事物。
读完这本《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白泽兽会借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能轻松叫出各色妖怪的名字,令它们乖乖臣服。不过你要是长得像方相氏那么有特色,也不必看这本书了,自带辟邪功能。
3.2“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国妖怪文化渊源流长
我国的鬼神文化自古以来,从先秦到近代,虽然几经盛衰,但始终生生不息。道教里的“降妖除魔”自不必说,就连一向以“敬鬼神而远之”,主张“未知生,焉知死”的儒家,其实也无比重视鬼神之说,只是孔夫子有意在回避那些他认为是怪异的,暴力的方面罢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并不代表儒家没有鬼神,恰恰相反,儒家的鬼神繁盛,而且影响颇深,其中最重要就是礼制中的祭祀。无论是祭祖还是祭天,无不透漏着对鬼神的崇拜,只不过儒家更看重鬼怪中的正能量罢了。
古代祭祀场景孔子的学生子贡建议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呀。”也从侧面反映了孔子本人对鬼神的倚重。
不仅孔子,儒家的经典如春秋时代的《诗经》,战国时期的《周礼》,汉初的《春秋繁露》等都收录了妖怪的故事,再加上其他门派如《山海经》、《庄子》以及后来的《史记》,《淮南子》,《搜神记》等各家神话妖怪故事书,中国的妖怪文化可谓蔚为大观,源深流远。
3.3“天雨粟,鬼夜哭”——没有妖怪助兴的世界平淡无奇
翻开史书,凡是有大事发生,必然会有妖怪登场。
仓颉造字传说中仓颉造出文字时,天空下起了谷子雨,鬼在夜空中哭号;陈胜吴广起义前,在鱼肚子里发现干货文书,狐狸们四处奔走喊话;刘邦起兵时,必须斩杀一条魔性的白蛇;梁山好汉登场前,要麻烦洪太尉去揭开妖怪们的封条。
有凤来仪《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国泰民安的时候,就会有麒麟出来找西瓜吃,凤凰也会落在园子里的梧桐树上,乌龟会驮着神秘的天书浮出河面;时局动荡时,就会出现天狗吃太阳,瘟鬼祸害人间的事;大人物的诞生,一定不是他爸和他妈简简单单就搞定的,一定有什么神兽进入梦里,或者干脆和妖怪睡上一觉。
动画电影《白蛇》剧照小民百姓的生活里也无一例外充满着妖怪们的身影,与书生恋爱的狐妖,来人间报恩的白蛇,变成蟋蟀的男孩,冤屈暴躁的钟馗,面目狰狞的无常,偷人孩子的女鬼,专吃好人的穷奇,不能动土的太岁,还有巨大的鲲鹏和渺小的精卫……
精卫填海当我们联想起那幻游人间的通灵宝玉和还泪的绛珠仙草时,不禁要问,我们的文化宝库里,究竟还有多少故事能被写成如此美好的传世之作?这本《中国妖怪故事》似乎告诉了我们很多。
4结语
张云的《中国妖怪故事(全集)》是他十年精心编撰整理工作的结晶,全书查阅古今各类文献余部,批改20余稿,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妖怪故事体系,帮助我们迅速建立起中国妖怪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在泛中国文化圈内,很多其他国家正在将我们的文化据为己有,不仅刚刚过完的端午节可能“属于”大韩民国,日本的小朋友从来都认为姑获鸟和饕餮是日本的妖怪,令人唏嘘的同时,不禁让我们觉得肩头多了一份传承文化的责任。
日本卡通形象的姑获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开篇提到的《白泽图》敦煌残卷现在还存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精神,已经是不能等待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