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5/11 17:04:46   
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 http://pf.39.net/bdfyy/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杭锦后旗奋斗小学李慧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节选自《山海经·北山经》中《精卫填海》。虽然只有两句话,但也是有很明显的原因、经过的:填海的原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填海的经过就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也表现出了很神奇的想象,如“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同时,精卫的形象也很鲜明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结合课后题可确定本课的重点是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并背诵、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的特点和感受精卫的形象。

2.学习者分析

这是学生在本套教材中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虽然学生对文言文不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如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猜意思等。但是毕竟积累有限,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首先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没有内化,如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还不成熟,联系上下文猜测理解文意需要的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培养过程中。其次,四年级学生对单音节词的理解还不能和现代文对应,理解会有一定障碍。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还在初始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背诵文言文都会是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本文是节选,不完整性也容易导致学生错误理解。

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了解全文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神话人物的品质。

4.学习重点难点

(1)能根据注释了解古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并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神话人物的品质。

5.学习目标评价设计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正确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不错读、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地背诵课文。

(2)能结合具体语句交流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清楚表达精卫坚韧与执着、不怕困难的精神。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回顾旧知(3分钟)

教师活动1

1.激趣导入:出示“神话故事”四个篆体字,让学生猜。回顾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神奇的想象、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回顾旧知: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生活动1

1.学生猜字,并说出猜测的依据。简单交流神话故事的特点。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

本课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单元主题学生已经不陌生。导课时以猜认篆书“神话故事”的形式营造浓浓的文言文味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回顾神话故事的特点,并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消除畏难心理,并使学生对知识形成联系。

环节二:朗读悟法,背诵积累(25分钟)

教师活动2

1.补充阅读,读懂文题

①学生自读注释1,说说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②教师读《精卫填海》前半部分原文,并课件出示原文及译文。

2.读通故事,识记生字

①初读《精卫填海》,结合注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识记生字。

②学生自读后指名读,强调字音。

③自主记忆生字字形。教师相机指导“曰”字写法。

4.精读悟法,读懂课文。

①自读《精卫填海》,运用自己习得的方法试着读懂这个故事。指导学生根据意思正确断句。

②补充阅读原文最后一句“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明确故事结尾。板书:游东海——溺不返——为精卫——衔木石——湮东海。

③明确任务:说说这个故事中的神奇之处。

④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抓住“东、西、常、衔”感受精卫百折不挠的精神。适时板书:百折不挠、为他人着想等。

⑤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⑥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竖排版——去标点竖排版——篆体字。

学生活动2

1.自读注释,了解信息,阅读本文前半部分内容。

①自读注释1,指名说一说了解到的信息。

②学生听故事,然后说说听懂了什么。读译文了解故事。

2.自读课文

①自由读《精卫填海》,结合注音读准字音,用适合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②指名朗读。

③指名说说要求会写生字的记字形方法。练习书写“曰”字。

4.循序渐进,运用多种方法读懂课文。

①自主阅读,运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汇报交流,根据读懂的文意正确断句,并反复练习朗读。

②自读补充材料,猜测意思。

③品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做适当批注。

④抓住具体的词句感受精卫百折不挠的精神。逻辑清楚地和同学老师交流。适时按时板书积累词语,做批注。

⑤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同桌听——讲给全班同学听。

⑥反复朗读,达到背诵。齐读——指名背诵。

活动意图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中对中段阅读要求中明确:“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环节整体设计思路是“学生独立读懂文言文——根据理解正确断句朗读文言文——围绕单元要素品读词句——熟读成诵”,读懂和读好交织进行,最后实现背诵课文。以读代讲,所有活动都依托各层次的朗读展开。

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可以很好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设计没有将正确断句单独进行,而是和读懂文言文整合同步推进的,因为断句大部分时候就是根据意思断句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而且让学生既明白了怎么断句,也清楚了为什么这样断句,也即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单元要素“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到了本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本课是一个巩固、运用阶段,直接让学生运用已有方法进行品析。

补充阅读安排了两处,一处在理解文题时,一处在学习完课文之后。《精卫填海》原文前面部分“又北二百里,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重在介绍这种鸟;选段后面还有一句“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可以理解为这个故事的结果。这也和神话故事“解释一些根据当时的科学条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这一特点相契合。教学时安排了全文的补充阅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对神话的起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阅读量的积累,也激发学生阅读原文的意识。

环节三:拓展阅读,巩固要素(7分钟)

教师活动3

1.小结学法,帮助学生归纳提炼。

读通故事——读懂故事(讲故事、感受神奇、体会形象)——学讲故事

2.依法自学。

运用以上方法自学文言文《夸父逐日》。

3.汇报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夸父逐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特别是神奇之处和夸父的形象。

(3)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4)讨论:有人说,夸父追赶太阳说明有雄心壮志;也有人说,他与太阳赛跑是不自量力,你是怎么看的?

4.教师读《山海经》中学生可能熟悉的部分,如“青丘之山”“九尾狐”等内容,推荐整本书阅读《山海经》。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更多的神话故事,读整本书,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3

1.指名学生说说刚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自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小组内交流所得和质疑,互相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2)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想想神奇之处。

(3)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4)学生小组讨论。指名说自己的看法。

4.学生听文言文小故事,说说听懂了什么。

活动意图说明

以培养语感为主,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神话故事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神话小古文的兴趣。推荐阅读《山海经》,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和兴趣。

环节四:当堂检测(5分钟)

教师活动4

下发学习单,组织检测。

学生活动4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

“课标”中对练字提出的要求是:“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所以,检测主要内容是以按原文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的书写,兼顾单元要素的考查。

7.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女娃

游东海→溺不返→为精卫→衔木石→湮东海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按原文填空。

炎帝之,女娃。女娃游于,,故为,常西山之木石,以堙于。

(2)我感受到《精卫填海》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是。

(3)绘制《精卫填海》故事的思维导图,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和人物形象。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特色学习资源:《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全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神话故事的兴趣;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课件使用希沃白板,利用其良好的互动效果随时调用学生需要的信息解决课堂生成,做好因材施教。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学生对文言文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能比较熟练运用“结合注释”的方式读懂故事,因为读懂很容易,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正确断句水到渠成,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正在形成中。

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时,我利用小学生乐于挑战的心理,将课文进行了重新排版,加标点竖排版让学生读,还告诉学生古人写文章是竖着写,学生小眼睛紧盯着每个字认真地读。接着又去掉了标点符号,告诉学生古人写文章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是后来为了方便人们阅读才出现的,学生更来劲儿了。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学生断句依然是没有问题,这说明通过之前的各种朗读,学生已经记住了大部分。最后改楷书为篆书,这些“弯弯绕”的字和开课时的字遥相呼应,学生既不感觉突兀,又极富挑战性,明显朗读的声音提高了,都要证明自己“认识”篆书——其实哪里能认识,可能有个别字和楷书字形相近,这如同填空,偶尔猜到一个字,其它的就都是背会的内容了。学生不知不觉在反复朗读中、主动朗读中背会了课文。随机检查背诵时又引导学生看板书,很流利,也很有节奏感。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创新应用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课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