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山海经中的奇人异兽究竟是不是真的为何连司

发布时间:2022/11/25 21:29:44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主要包括山川、地理、祭祀、巫医等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该书保存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它还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使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而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而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则说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入之史部,未为允也”,遂改列子部小说家类。对于《山海经》描述的真实性,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而至于其中大量的神话内容,现在看来也绝非荒诞。

有一个例子:孔子集语·子贡第二》引《尸子下》,讲了一则孔夫子解读神话的故事。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过去,传说黄帝有四个面孔,你信吗?孔子回答,这是黄帝任用了四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们彼此不用协商就和谐一致,这就叫四面,并非黄帝真有四个面孔。这似乎为我们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提供了一种方法。我们古人正是通过神话传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录下来。

所以我认为《山海经》里面的奇人异兽不过是因为名词和形容词交替混用造成的误会。此外还有字义的演变,也会造成误解,比如“九尾狐”这种,我一直觉得“九尾”不一定是指九条尾巴,“九”在古代有“很多”或者“无穷”的意思“九尾”可能是指“很大一撮尾巴”,可能只是某种尾巴长得很华丽的狐狸,但是按现在的字义去理解就是长着九条尾巴的狐狸。

总而言之,《山海经》里的神兽可能并没那么神,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想太多,既然我们知道樱桃嘴,丹凤眼,柳叶眉,杨柳腰只是一种形容,那为什么不试着用这样的阅读思维去理解《山海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3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