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历史上哪些朝代称得上战斗民族这种精神从何

发布时间:2023/2/20 18:35:20   

面对史前的滔天洪水,西方人的解决办法是建造诺亚方舟来躲避,而华夏人的解决方法是像大禹那样治水,这是华夏人面对自然灾害的态度,除了大禹治水之外,还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人与自然的抗争。

这是华夏民族战斗精神的来源,对待自然灾害如此,对待敌人同样如此,中国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历史的演变、文明的进步无一不伴随着战争的进程与民族的融合,阪泉之战促进了炎帝与黄帝的融合,涿鹿之战则促进了九黎与炎黄的融合。

华夏大地自从进入国家阶段之后,就开始不断地对外征战,夏朝时期,夏王杼讨伐过东夷,夏王不降讨伐过九苑。商朝时期,商王武丁用了三年时间打败了鬼方,商纣王在即将灭亡的前夕,商军主力还在讨伐东夷。

华夏

西周时期,周昭王三次南征荆楚,死在了汉水,周穆王两次西征犬戎,一次东征徐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争霸,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所谓的尊王攘夷,就是联合周朝所有的诸侯国,一起讨伐四周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华夏之外的民族。

中国历史上能够被称为战斗民族的朝代有秦朝、汉朝与唐朝,这三个朝代是非常有血性的朝代,是战斗精神强烈的朝代,堪称古代版的战斗民族。

1、战国时期的秦国

中国真正成为战斗民族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商鞅变法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军功爵位制,以斩杀敌人甲士的首级来换取爵位,当东方六国的士兵看到秦国士兵如同虎狼一般斩杀首级,就知道了战斗民族的可怕,还把秦兵称为虎狼之师。

商鞅变汉

战国时期的秦国强大并统一天下,主要有两点,一是秦人不断与戎人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是战争造就了秦人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二是商鞅变法把斩杀敌人首级作为军功,并奖励爵位,让秦兵成为战斗民族。

战国时期的秦国很显然就是一个战斗民族,通过军功爵位制这种激励,用制度的方式让秦兵把战争看到改变命运唯一的方式,虎狼之师并不是白叫的,由此形成了秦人尚武的风气,尚武成风之后在战场上就变成了战斗民族。

战国晚期的战争规模相当大,长平之战双方兵力加起来接近一百万人,光是俘虏就有40万人,秦始皇之后更是灭国大战,在十年的时间中,相继灭亡了东方六国。

秦人是战斗民族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闲着,而是继续对外扩张,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向南扩张,这就是南征百越的战争,秦始皇是第一个把百越之地真正纳入华夏势力范围的皇帝,尽管秦军损失惨重,而且水土不服,但仍然征服了百越之地。

另外就是北击匈奴的战争,战国晚期匈奴游牧区已经到了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这里紧挨着秦国的都城,为了避免威胁,秦始皇让大将蒙恬率领40万大军攻打匈奴,一战把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而秦始皇则牢牢控制了华夏的核心地域。

2、汉朝

汉承秦制,汉人身上的战斗精神与血性一点也不比秦人少,刘邦建立了汉朝,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影响,国力衰弱,在面对匈奴侵犯时,选择了隐忍,这一忍就是七十多年,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才开始大显身手。

汉武帝

汉武帝开启了与草原霸主匈奴长达百年的战争,涌现出一批批血性汉人,卫青是汉朝对战匈奴第一个获得胜利的将军,而后来年轻的霍去病而征战数千里,直接打到了匈奴的老巢,创造了军事史上的最高战绩-封狼居胥。

霍去病从汉朝出发,一直打到了瀚海,今俄罗斯贝尔加湖,在霍去病之前,从来没有华夏人打到如此之北的地方,在霍去病之后,也极少有华夏人打到这里,霍去病做到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年龄只有22岁。

尤其是霍去病将军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激励着无数的后人,霍去病勇往直前、敢打敢冲的精神就是汉人的血性,也是华夏民族的战斗英雄。

霍去病

在霍去病之后,汉朝也是名将辈出,就连汉朝的使者也是血性的汉人,比如傅介子,以使者身份出使楼兰,当时的楼兰在汉朝与匈奴之间左右摇摆,傅介子就带了两个人与楼兰国王谈话,在此期间傅介子命令两人直接杀死了楼兰王。

然后傅介子对楼兰国的贵族与官员说:你们的国王有负于汉朝,所以汉朝天子派我来诛杀他,汉军马上就到了,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就把你们国家消灭了。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一个使者带了两个人,就敢在别人的国家诛杀别人的国王,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汉人的血性与背后强大的国家实力,这就是战斗民族。

汉军

苏武以坚强不屈、绝不投降的精神成为另一种版本的汉人血性,这同样是战斗民族的精神,而陈汤的那句千古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则成为华夏战斗精神的榜样与典范。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是汉朝西域副校尉,为了打击匈奴,他伪造汉朝皇帝的诏书,征发西域诸国的军队,攻打北匈奴,杀死了北匈奴郅支单于,解决了北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让汉朝边境和平数十年,他在给天子上书时就说到了那句千古名言,这是汉人的血性,同样是战斗民族的精神。

即使是到了东汉,汉人的血性与战斗精神仍然存在,比如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驻守西域的数百汉军遭到数万匈奴人的攻击,在抵抗了近一年后,在他们最危难的时候,汉朝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忘记这些守卫边疆浴血奋战的勇士,汉朝派出援军救援了他们,体现了华夏不抛弃、不放弃的热血精神。

西域都护

更为神奇的是班超,带了36个人的使者团,依靠借力打力,整合西域各国的军事力量,在十余年的时间中,相继收降了西域诸国,凭借一己之力与大汉国威重开西域都护府,这不是神话,而是真实存在的故事,这就是汉人的血性与战斗精神。

班超能够成功,除了汉朝背后的实力强大之外,更有胆识过人、智勇双全以及对国家的自信与骄傲,那个时候的汉人名声在外,血性过人,绝对是战斗民族。

东汉还创造了比肩封狼居胥的军事战绩,这就是燕然勒石,窦宪、耿秉等汉将带领南匈奴以及羌胡骑兵彻底地打败了北匈奴,导致北匈奴从此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同样是战斗精神的延续。

这就是灿烂的汉朝,那个时代的汉人个个血性十足,说他们是战斗民族毫不为过,这也是华夏人被称为汉人的原因所在。

班超定西域

3、唐朝

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两个朝代,一个是汉,另一个就是唐,如今国外还把华人聚集的街道称为唐人街,原因就是唐朝的强大。

唐朝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灭国,唐朝初年就灭亡了30多个国家;二是从不休养生息,唐朝一直在战争,从隋朝末年开始,天下就陷入混乱,隋炀帝晚年发动了针对高句丽的战争,却以失败告终,还葬送了整个隋朝,唐朝在混乱中建立。

李渊建立了唐朝,却在李世民手中强大起来,唐朝刚建立不久,东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大军压境,直接杀到了唐朝都城附近,被李世民以渭水之盟斥退,3年后,唐朝名将李靖、李绩率军打败了颉利可汗,灭亡了东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时期,唐朝还灭亡了吐谷浑、薜延陀,降服了西域高昌国,并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多次对高句丽用兵,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并没有灭亡高句丽,最终在李世民之子李治手中灭亡了高句丽。

唐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国力到达了巅峰,除了灭亡高句丽之外,此时的唐朝还灭亡了百济、西突厥等政权,此时唐朝的疆域北至瀚海(贝尔加湖)、南至越南中部、东至朝鲜半岛及大海、西到中亚的咸海,是唐朝疆域最大的时期。

疆域绝对不是充话费送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战争打下来的,这是战斗精神的体现,在一系列的灭国之战中,唐朝涌现出一大批名将,比如李靖、李绩、苏定方、薛仁贵、徐世勣、郭子仪等。

唐朝还有很多外族名将,比如契苾何力(铁勒人)、李光弼(契丹人)、高仙芝(高句丽人)、哥舒翰(西突厥突骑施人)、黑齿常之(百济人)、执失思力(突厥人)等等。

唐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容人,不论是什么民族,不论是什么人,只要有才能,唐朝就能任用,大量的外族名将与士兵为唐朝而战斗,将唐朝的战斗精神发扬光大,同时大量的外族人与唐朝人融合,成为华夏人。

唐朝军队

唐朝最牛的不是军事将领,而是一个使者,名字叫王玄策,王玄策带了30位随从来到印度,被当时的中天竺打败,王玄策单身一人逃走,他向吐蕃和尼泊尔借了名士兵,就率领这些士兵灭亡了中天竺这个国家,这叫一人灭一国。

王玄策能够单身一人借来兵,是以唐朝强大的军事与政治实力背书的,国家的强大,才让使者有足够的血性与自信,战斗民族的精神与国家的强大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弱小,总被欺负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战斗民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3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