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繁衍 >> 除了问世间情为何物,或许我们更应该读
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或者电视剧《神雕侠侣》的,可能都对其中的女魔头赤练仙子李莫愁印象深刻,她在出场的时候,总是哀怨的念着一句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托李莫愁的福,这首诗在普通读者或观众心中的知名度非常之高,写这首诗的元好问,也因此获得了一波小小的流量。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或观众,可能没有兴趣去读、去背这首诗词的原文,更懒得去了解元好问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有那些诗词作品了。
今天,小仙就和大家聊聊元好问,一个被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大诗人。
首先就从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说起。其实这首词是元好问16岁上京赶考的时候作的,全文如下:
摸鱼儿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里就讲到了很多我们之前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
1、这首词最初是写给两只大雁的;
2、这首词原本不合律,后来元好问改过,用了“摸鱼儿”的词牌,才变成现在这样;
3、原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竟然是错的,正确的版本是“恨人间、情是何物”,差别很大呀!
4、原来这首词还有后半部分,下片用了很多典故抒情。
上面的都还不算什么,让我们重新来认识一下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当时,太原属于金国的地盘,因此元好问准确来说是金国人。
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当时的文坛盟主。他最擅长的是诗,由于亲眼目睹过宋、金、蒙古之间多年的征战,他的诗承袭杜甫的现实主义写法,着重描述金后期的丧乱、动荡局势及人民的凄苦生活,称之为“丧乱诗”。
比如他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就是“丧乱诗”的代表作,下面是第二首: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壬辰指金哀宗天兴元年(公元年),这年元兵大举进攻金国,金国为保卫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曾掘开黄河以阻挡敌兵,但未能奏效。十二月,金哀帝出逃,元好问被困城中,写下这组诗。
此诗前四句写金、元间的残酷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惨状,后四句抒发作者对元兵的仇恨和求援无门的痛苦,感情凄切沉痛,语言高度凝练,典故运用得当,后世评价不减杜甫高处。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天兴三年(公元年),此年正月金国元帅崔立以京城汴京降元,四月十九日,金国宗室五百余人被元兵驱赶并杀死于京城外青城荒郊,二十九日,元好问作为金国故官被遣出城,送到聊城拘管。这首诗就是出城时所作。
此诗前四句写元人狼子野心,早已有南侵的意图,但金国赖以防边的屯田军不耕不战,视家国社稷如儿戏,这是作者对亡国原因的沉痛反思。五六句抒发自己遭逢巨变、被迫去国的悲痛,尾联感慨极为深通:青城山当年金国接受宋徽宗、宋钦宗投降之处,现在却成了金国灭亡的见证人。全诗感情真挚,沉郁顿挫,精心锤炼而不见痕迹。
看完上面两首诗,我们对元好问的诗风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清朝诗评家赵翼曾写过一首诗来歌颂元好问:
题遗山诗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传世的名句,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杜甫的诗词,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这句最开始是说元好问的。元好问的人生经历和杜甫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也继承了杜甫的诗风,因此这两句用来形容杜甫也很贴切。
可能上面说得太过沉痛了,我们再来看看元好问其他风格的诗词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这是作者晚年写的一首诗。此时金国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从诗人所处的时代,以及对花开花落的感触,可以体会到诗人年迈而不能报国的惆怅心情。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作等身,据统计,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诗多首,词余首,散曲6首,散文余篇,小说几百篇。
他的词和曲,虽然词成就和影响力不如诗,但也有很多佳作,小仙各举一例:
木兰花慢·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黄星。几年飞去,澹春阴、平野草青青。冰井犹残石?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想酾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笑杀西园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三台即曹操所建的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是邺城名胜。
这是一首怀古词。上片从奔流不尽的江流想到当年邺城的繁华,如今却只剩下一片青青野草;不胜今昔盛衰之叹;下片写曹操当年的雄风。“似南飞、乌鹊月三更”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句子,暗写自己南渡之后,生活辗转不定。末尾直抒胸臆,发出无可奈何的感慨。
全词怀古伤今,寄慨苍茫,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国事不可挽救的悲痛之情。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这两首曲子语句中都隐约透出闲居后无所作为的无奈,这从结煞几句有意所作的豁达语中便可以看出。全曲应用了移情效果,化用前人成句,意辞俱到,含蕴深远。
除了诗词文章,元好问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昨天小仙就给大家说过他的《论诗三十首》:
诗人里的吐槽之王:韩愈、李商隐、秦观都被他鄙视了?
从他的实力来看,他确实有资格对前人评头论足,对吧?
金元明时期,诗词的创作几乎乏善可陈,但只要有了元好问,我们就看到了诗词绵绵不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