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繁衍 >> 战争与诗歌洪世疆开三万里,华胥梦启五千年
战争与诗歌:洪世疆开三万里,华胥梦启五千年
掬心书苑据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卧薪尝胆,广纳贤才。范蠡向勾践推荐了楚国的神箭手陈音。勾践向陈音请教射箭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说: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意思是弓弩是从上古的狩猎工具弹改良而来。接下来引用这首最古老的二言诗《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古体的“肉”字,指的是飞禽走兽。这首猎歌节奏简介明快,不仅仅是诗歌,也是先民改造自然的生动写照,更是关于“弹”这种狩猎工具制作使用说明书。先是砍伐竹子,然后加工竹子做成弹弓;再装上土石子弹打出去,趁着猎物受伤了去追逐。这首诗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而是像出土文物一般弥足珍重,它让我们瞥见了远古社会,我们的祖先的生产生活面貌,让我们知道祖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历程。它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些传说故事一样,体现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能力。
陈音说弹是上古的一位孝子,为了保护他的父母不背野兽伤害而发明出来的。而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里说:“黄歌断竹,质之至也。”传该诗歌为黄帝所作,故称黄歌。弓箭,在全世界各地的史前时期都有出土。在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了一些距今2.8万年的小石镞,这些做工较为精细的小石镞,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箭实物。但早期的箭簇不是用弓来作为发射载体,中国最早的弓,距今约年历史。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可见弓矢的出现,和历史传说是大致吻合的。陈音说:“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可见弓矢是从弹这种原始的狩猎工具改良而来的兵器。而完成这一改良的发明者,正是黄帝之孙,张挥。
黄帝在风后,张挥,嫘祖等人的辅佐下,发展了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等等,这些华夏文明的起源。又运用弓矢扩充武库,使得在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中分别战胜炎帝和蚩尤,统一南北方,分天下之人为百姓黎民,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又经过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至今仍然以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来代指中国人。
弓箭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弓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弩和弩炮,至今仍受到公安系统的管制。在上古最原始的歌谣有很多,大多湮灭在历史的废墟里。而这首活化石一般的《弹歌》,则因为古代兵器家的口传身受,在不同历史时期大放光彩。即使到了两千年后的吴越争霸时期,仍然作为生产和作战经验敬献给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而春秋战国时期,多数重要的战争都伴随着史诗的传唱。
掬心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