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作为我国第一本志怪古籍,成书时间太早,如今已无法推断,这本书甚至都不是同一个人写的。很多的上古传说,比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都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但是大部分人只知道《山海经》是关于神话故事的,其实不然。它涵盖之广,涉及地理、民俗、历史、农耕、科技等知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很多方面都谈到到了吃,可以称的上是中国最早的食谱呢。自古以来的“饭桌文化”“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吃是与生俱来的特性。虽然说进食是哺乳动物是独有的减压方式,但是中国人从刀耕火种开始,就开启了“饭桌文化”。正如《山海经卷一·南山经》第一节“南山一经”所述:“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食之不饥”—饱人,食物的基本属性;可食用,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让这些本来长得不那么友善的妖怪,瞬间变得不可怕了。都能吃了,还怕啥啊!长得可怕是吧?没什么,想办法捉住,吃了;会喷火是吧?没事,一个字,吃。《山海经》中可食用的物在书中,有很多能“吃”的食物。鬼草,服之不忧。植楮草,治疗抑郁症,吃了果实不会梦魇。黄鸟,食之不妒。嘉荣草,人吃了它就不怕雷霆。服飞鱼,不畏雷,可以御兵。牛伤草,服了它不会晕厥,还能抵御兵器的伤害。耳鼠,食之可以御百毒。箴鱼,食之无疫疾。沙棠果,可以防水,不会被淹死。帝休树,开黄花,结黑果,吃了果实不会发怒。荣草,食之已风。蓇蓉,食之无子。朏朏,状如狸而白尾有鬉,养之可以已忧。灌灌,把羽毛佩戴在身上,人就不会迷惑。峚山之玉,鬼神觊觎,君子将其佩戴在身上,可以抵御不祥之气。《山海经》中,吃了牛伤草,不会晕厥,还能抵御兵器的伤害;吃了耳鼠和焉酸草,可以御百毒;把传说中的峚山玉佩戴在身上,能够抵御不祥之气……如此看来,吃遍《山海经》就能所向披靡,包治百病,强身健体,还是一本为吃货准备的修仙指南呢。只存在于书中的东西,说不定真能吃到现在对山海经的研究与理解中,有两个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山海经》记录的,只是中国地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其实《山海经》很有可能记录的是世界地理。因为远在周时,大禹就曾经派遣专人去测量记录天下土地,这一去就是几十年。而按照我们常识去计算,如果一组人不停地走或者奔跑,几十年的时间,其实是完全有可能围绕地球跑一圈的,更何况这些人都大禹精心挑选出来的奔跑好手。在这种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山海经》的世界地理论就成为了可能。如果理论成立情况之下,我们去假设,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呢?这样说来,岂不是真的可以吃到这些有着“特殊功效”的东西了?在《山海经》中,有太多的东西,如今早已无处可寻,还有许多奇珍异兽,这些我们难道会认为它们全是杜撰么?然而在书里面却记述得如此认真,那些记载的凶兽、草木等不会被古人“吃”完了吧!总的来说,《山海经》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各种事物的探寻,也为研究古代各种人文社科提供了借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注:参考文献《山海经》图片来源于百度及其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