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繁衍 >> 读精卫知山海经,别老是超人奥特曼了,
唐朝的诗歌高度确实令后人难以企及,他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今天学习岑参写的一首神话题材的五言律诗:《精卫》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这首诗语言平实,波澜不惊,以诗的语言把精卫填海这个神话给简洁明了地写了出来。
“精卫填海”这四个字从小就知道,但是对它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一个大鸟衔石头填海这个层面,再多就不知道了。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警卫空为君”
这几句说的就是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最早出于《山海经》,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为了杜绝水患而努力填平大海的故事,是一则关于良好愿望和坚毅精神的传说。原文是: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意思是说,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发鸠山,山上有很多枯树。那里有一种鸟,外形很像乌鸦,布满花纹的头,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作“精卫”,鸣叫起来似乎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种鸟本是炎帝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游于东海,结果被暴涨的海水淹溺而死,从此再也不能回家了。后来女娃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用以填塞东海。漳河出自发鸠山,向东流去,最后注入了黄河。
发鸠山发鸠山位于山西长治长子县,上古时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发怒后头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不周山”就是发鸠山。这一片也是浊漳河一带,在过去应该是一片洪泽大湖。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精卫是个悲剧性人物的代表,代表着有劳无功,从后面这四句看诗人也许借精卫填海不果,溺水而死的不幸遭遇来抒情明志,表达自己的一己之悲,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慨和无奈。
精卫湖以精卫填海的故事,后世又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演绎。比如南朝梁任防所著《述异记》卷里曾记载: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人们对《山海经》精卫填海的故事又进一步演绎:
其一是精卫和海燕成婚生子,雌如精卫,雄如海燕;
其二是今在东海某处,曾有“精卫誓水处”;其三是精卫还被人们称为“誓鸟”“冤禽”或“志鸟”,俗呼“帝女雀”。
“誓鸟”来自于“誓不饮其水”,这一点很好理解。那么为什么又叫它“冤禽”呢?因为“精卫”是水患的受害者,人们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所以叫它“冤禽”;同时又敬佩她向强大敌对者挑战的精神,故又称它为“志鸟”。
这样的想象真的是好神奇!所以不要老是崇拜超人、奥特曼、蜘蛛侠了,我们也有自己经典的神话和英雄,《山海经》里面就有很多像精卫填海这样的神话故事,比如夸父追日、女蜗娘娘、水神共工……。
以前在一个学习群里,曾经有个博士特别推崇《山海经》,每天都分享他的读书心得,可惜看的人少,跟他有共鸣的寥寥无几。
《山海经》是一部包含着上古时期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诸多内容的百科全书。它和《易经》《黄帝内经》一起并称上古三大奇书。是我们的华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
刚刚听到一个好消息,央视以动画与真人交互的二次元叙事方式拍的纪录片《山海经》暑期就要开播了。
看这几个精美的视频截图,就很期待!
#七月打卡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