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顾炎武,利国富民需要精卫意识百家故事

发布时间:2024/9/13 12:15:08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精卫·万事有不平明代: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顾炎武,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在经学、文学、经济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生逢乱世,而又无力改变这种现象,所以他的诗词中总有一种沉郁苍凉的感觉。此诗中,作者以精卫自比,精卫填海,海不平不歇,作者借精卫自比,也是希望通过一种精卫式的不放弃的精神,使得国家富强,继续明朝富国强兵的路子。可是这样的路注定行不通,一是皇族势力,掌控了大量的国家资源,让他们主动参与配合改革,是不切实际的。二是明朝一些不靠谱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崇祯做事比较周密,也有一定的魄力,可是因为实力不太稳固,听令的人少,所以阳奉阴违的局面比较常见。顾炎武虽然看到了富国的根本在于富民,富民则利国,富民有两个路途,一是让农民赚钱,而农民赚钱又离不开土地改革。可是此时的顾炎武,已经没有了张居正那样便利的条件,所以也只能有这么一个构想,而难以实现。此诗则是写出了这种两难境遇下的心情。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前两句,问的是精卫。第一句,精卫啊,世间万事,都不一定会使得你称心如意,不平之事,是常有的,既然这样,你又何必自寻烦恼呢。第二句,精卫啊,难道你打算以烛火之光去照亮整个世界吗,难道你要以你这弱小的身躯,千古衔木,以平东海?(言下之意,劝精卫放弃。)第三句与第四句,则是借精卫的口吻,对于前面提问的一个回答。第三句,平东海,是我的志向,纵使是我的身体有一天因劳累而沉没,我平东海的志向也不会因此而改变的。第四句,大海倘若不平,我的心绝对不会放松警惕一刻。第三句与第四句,是对第一句第二句的一个回答,前两句是问精卫,为什么要想着去改变东海,而且是以这样小的一副身躯,去与庞大的东海去对抗。精卫对此的回答则是,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弱小,可是积沙成塔,力量也是通过微小而而聚集的,平东海,是我毕生的梦想,是绝对不会放弃的。第五句与第六句,则是对于精卫的这种精神的一种赞赏。第五句为语气词。第六句,虽然精卫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可是他还有许多的同伴,西山有那么多的同伴,倘若这些同伴与精卫一道,以精卫的志向为志向,向这个共同的志向而努力,那么精卫的理想实现之日,就总是会有的。这也是作者的一种愿想,倘若大家都以利国富民为理想,并且都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那么,利国富民,就一定能实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5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