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铁杵成

发布时间:2022/5/4 9:50:08   
第18课《文言文二则》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单元目标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接着让学生充分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再引导学生利用借助注释、扩词法、增补法、联系所学知识等方法读懂内容;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的深层含义,体会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的精神,落实单元人文主题。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扩词、增补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用增补法理解文言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课件、预习单一、导入新课,质疑解题1.猜谜导入,理解课题一起来玩一个猜人物的小游戏。(课件出示人物关键词)生猜李白。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但他小时候是一个十分调皮、甚至会逃学的孩子。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齐读课题。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注释,理解“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2)这又与李白有什么关系?4.介绍宋代祝穆编写的《方舆胜览·眉州》。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及时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3.指导读出停顿和节奏。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指名让学生断句。在“李白”后面断句、在“读书山中”断句。“世传”相当于给故事起个头,因此也要断一断。4.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练读,如指名读各句、全班齐读等。三、深入理解,习得方法1.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不同符号标记。2.了解起因“世传”作何理解?(世世代代相传)补充理解文言文的另一方法——扩词法,并利用扩词法理解“成”(完成)、“弃”(放弃)。引导学生补充“未成,弃去”的意思: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体会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并在理解时补充完整。3.总结增补法,理解故事的经过、结果。4.交流经过、结果重点学习方法:增补法()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生1:李白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棒,于是问她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针。”生2:我们对于故事的结果是这么理解的: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5.重点探究,体会品质①发挥想象,同桌二人模仿李白与老媪的对话。教师追问1:老奶奶,如果您的手磨破了还磨吗?(预设:磨)如果您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没有磨成针,还要磨?(预设:不管多长时间,我都要继续磨。)教师追问2:小李白,你一开始放弃了学业,是什么让你改变决定,又回去完成了学业呢?(预设:是老奶奶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我。)在以后学习的道路上,也许你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你又会怎么办呢?(预设: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会半途而废的。)②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感其意”。四、拓展延伸,交流体会1.拓展资料:语文课堂作业本《怀素写字》2.交流体会: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坚持、努力的故事,以及故事的寓意。18.铁杵成针(起因)未成,弃去(经过)问之,欲作针(结果)感其意,还卒业作者简介:俞晨晨,语文教师。教育格言: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稚嫩的想法;用宽容对待学生成长中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期待他们的成长。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