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习性 >> 人的成功与否,与他对自己的期许和定位高下
曾国藩在功名仕途上的进取精神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自尊、自信、自强的意志上的。他写的《小池》就反映出这种思想:
屋后一枯池,夜雨生波澜。
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蟠。
物理无定资,须臾变众窍。
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
曾国藩尤其对少年的锐意进取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将不肯为矣。”他在奋发图强诗中写道:
滥觞初引一泓泉,流出蛟龙万丈渊。
从古精诚能破石,薰天事来不贪钱。
腐儒封拜称诗伯,上策屯耕在砚田。
巨海茫茫终得岸,谁言精卫恨难填?
人的成功与否,从个人角度看,与他对自己的期许和定位高下有着密切关系。一个自视甚高但又不狂妄自大的人,一个志向高远并能踏实肯干的人,无疑会有更大的成功机遇。若一个人妄自菲薄,目光短浅,做一庸人而自乐,无疑则会成为一个失败的凡夫俗子。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亦含此意。儒家的优秀传统,培养了中国人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自觉性。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箴言,已经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理想人格和道德规范。
社会发展到今天,大概很少有人还会故步自封,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洋洋自得于个人小天地的孤陋生活,把自己变成一个穷居陋巷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面对日趋腐朽的清王朝和遍地燃烧的农民革命烈火,曾国藩充满了痛心疾首的感慨:“方今贼氛浸急,江波不靖,…此正志士慷慨击楫之秋,贤者仗策行筹之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