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15年前,汪精卫的儿子回到祖国,见到父母

发布时间:2022/10/26 18:53:5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831/4688828.html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被逮口占》

这首诗写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失败后,进入监狱时期。当年汪精卫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人们纷纷感慨,感慨汪精卫不怕死的决心。但人们不会想到,就在这首诗写下的28年后,那位被世人称赞的好汉一时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

汪精卫生于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生活过得清苦。十三四岁后,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只好跟同父异母的哥哥一起生活。不过从他的一些诗句来看,这生活并不是很如意,也养成了他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性格。年,在日本留学的汪精卫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先生,当时的他应当是发誓一辈子跟随孙先生的。

事实上,后来汪精卫死后,还曾要求回到中国,坚持葬在孙先生的旁边,可见他对孙先生的尊敬从未变过。可惜,倘若人真的泉下有知,孙先生想必对他也十分失望,他如何好意思去见孙先生?大约在年的3月,汪精卫在马来西亚结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这位是他的妻子,也是影响他后来思想的重要人物。

陈璧君出生在富商家庭,从小生活优越,接受过很好的中英文教育。有意思的是,最开始的她也是坚决拥护孙先生的,为此还成为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这样的一对夫妻,最后走上汉奸的道路,大抵跟时势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当时日军并非单单对他们夫妻进行了思想工作,阎锡山、龙云、张发奎、吴佩孚、唐绍仪等等都有,但他们的抗战决心很大。

然而汪精卫的性格让他不能辩证看待抗战,他看不到胜利的前景,数次在犹豫、动摇不定中挣扎。在他犹豫的时候,陈璧君和周佛海推了他一把,于是,他走上了可耻的卖国道路。周是因为野心,陈璧君是一向强势,不愿看丈夫屈居受气。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他们在胜利曙光到来前选择了叛变,最终自然要付出代价。

汪精卫死得早,年便身亡,按照遗嘱,陈璧君将他葬在孙先生的身边。胜利之后,人们很是不满,要求铲除汪精卫的坟墓。何应钦因此将其棺木、尸体挖出火化,值得一说的是当时汪精卫身上盖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穿着南京的官服。当初叛变的是他,也不知身后这种种举动是何意?

此后,人们在原址上修建了汪精卫夫妻的跪像,上面刻有“汪逆精卫”四字。而陈璧君于年在提篮桥身亡,骨灰被其子女撒入大海。他们夫妻一共有六个孩子,在解放前都去了国外,或也是觉得没有脸再待下去吧。不过年,他们的次子,时年七十七岁的汪文悌受邀去过北京。

汪文悌早些年抗战结束时,被关进监狱一年六个月过,但他其实也没有做过什么害人之事。这次回来,是建筑师的身份回来的,他顺道也去了一趟南京。在南京,汪文悌见到了父母的跪像,他没有激动,而是含泪说了十个字:做了错事就应该受惩罚。确实,当初汪精卫夫妻做下决定的时候,就该明白后果,也得为自己所为承担后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9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