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形状 >> 读懂神话故事背后的古籍和历史,语文教材推
提起神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小听到大的神话故事,谁都能张口讲上一两段。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自量力的夸父追赶太阳......
中国神话和全世界的神话一样,充满了诡异的内容和超凡的想象。
有人要问:神话都是假想出来的,读了有什么用?
其实,看似荒诞的神话背后,暗藏着太多宝藏用途。
01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曾在一场讲座中,向近千名学生宣扬了中国神话。他认为中国神话最能反应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复活后化作了一只鸟,每天衔来石头想要把海填平。”(精卫填海)
“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头,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刑天)”
大卫.查普曼用激情的语调表达了对中国神话的高度赞扬,“中国神话充满了斗争精神,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每个国家的太阳神都无一例外地拥有绝对的权威。可是中国的神话里,却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不仅有一位巨人去追赶太阳,还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用弓箭把太阳射了下来(后羿射日)。”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在中国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大禹治水)”
大卫.查普曼最后感慨道: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屹立至今的原因。
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起源,它寄托了初民的理想、记录了古英雄博大坚忍和牺牲奋斗的精神。
至于为什么要读神话,有一个非常好的解释:相信神话,沉浸其中去体验那一个又一个光明与黑暗交织、暴力和温柔并存、可爱又离奇的世界,并重新认识自己。这便是神话存在,以及我们要读神话的意义所在。
02
神话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神话还是文学的泉源。
论语中曾记录了孔子的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意思就是:“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这里的凤凰,就是神话中的玄鸟。
孔子这句话中包含了三个神话故事:伏羲王天下,龙马背负河图洛书出来;舜帝在位时,凤凰来仪;周文王治政,凤鸣岐山。
孔子的一生都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为恢复周礼而奔波。却始终没能遇到一位赏识他的明主。因此,孔子在垂暮之年,借用这些神话故事,来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比喻当时缺少舜、文王这样的圣君明主。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首诗被称为万古第一奇文,它就是屈原的《天问》。全篇由问句组成,一口气问了个问题,几乎每一问都涉及一个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从天地的开辟,到英雄的智勇,展示了一幅幅怪诞诡奇、丰富生动的画面。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鲧既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将他推举?都说没有什么担忧,为何不让试着做去?鸱龟相助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治理川谷也见功劳,尧帝为何对他施刑?将鲧长久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屈原通过鲧禹的传说,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
神话是文学的情人,美术和宗教的母亲。神话给予文学生命的渊源和诗歌的灵感。中国的文学深受神话泉源的灌溉,开出了丰美瑰奇的艺术之花。
凡是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都该对神话有相当的了解。
那么,怎样才能系统、正确地掌握所有古代神话,并了解所有神话的出处呢?
03
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中国神话学会前主席袁珂先生,在年,出版了首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梳理了中国的神话脉络,系统地介绍了各阶段的古代神话。
书内文字生动活泼,在说故事之余,更述明事实的源流,使故事既有趣味又富知识性。
本书被翻译成俄、日、英、法、韩、捷克、西班牙、意大利等多种语言,部分章节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选入学校课本。比如“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等等,是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
今年6月,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古代神话》70周年经典纪念版。
本书特邀青年画家Benyo绘制了精美的插画,演绎绝美古代神话。画面气势恢宏,符合年轻人现代化的审美品味,带其走近璀璨的中国古代文化,触摸民族精神的起源和脉络,让年轻人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丰富想象力以及古代社会风俗、古人生活面貌。
在这本书中,不仅有神话故事,还提供了每段故事的古籍溯源《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能够在读故事的同时,扩充经典的阅读量。也让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神话与文化、神话与生活、神话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下面,我们一起共读本书的其中一小部分,一起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风貌和神话在历史中的变迁。
04
共读:中国神话的源起
对于神话,我们其实是有不少误解的。
先说西王母。在世人心目中,西王母是一位慈祥美丽的中年妇女。在现今各类影视作品中,王母的形象都是既端庄又高贵。
其实,大家全弄错了。
西王母原是一个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她长着豹子尾巴、老虎牙齿,头发乱蓬蓬地披着,头上戴了一只玉胜,善于啸叫。跟美丽实在搭不上半点关系。
神话人物的这种巨大差异,要从神话的起源讲起。
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和“怪”具有几乎相同的意义。他们崇拜神,不是因为神的可亲,反倒是因为神的可怕,他们希望神不要降灾祸给他们。所以原始人的神,往往有着奇异古怪的形貌。女娲是人面蛇身,雷神是龙身人头,奢比尸神是人面犬耳兽身,都是一些介于人兽之间的怪物。
后来,人类的知识逐渐发达,神也才跟着开始被美化。人类把自己的形貌赋予他们所崇拜的神,神不再是可怕的,而变为可亲的了。在秦以后,神慢慢演变成了人的形貌。
以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为例,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豹尾虎齿”的狞厉怪神。到《穆天子传》中,周穆王去弇山见西王母,西王母和他诗歌喝答,这时西王母俨然是一个气象雍穆之人了。稍后《淮南子》里便有“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的传说,西王母从凶神一变而为吉神。
神话里虽然充满了荒诞离奇的故事和人物,不过,透过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生活的发展,甚至能从中看到一些历史的影子。
当人类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至高峰期时,神话中就出现了不少女神,比如女娲、羲和等。
人类在从野蛮进入文明的初期,散居在各地的小部落,由于战争和婚姻的关系,兼并成了几个大部落。地面上出现了雏形的国家,产生了号称帝王的领袖,反映到天上,所谓“天帝”的那个至尊无上的神就产生了。
当各个氏族合并、形成部落,部落间常常争战,就产生了黄帝大战蚩尤的神话故事。
神话虽然不是历史,却并不是完全脱离历史事实的。世界神话都不约而同地讲到远古曾发生大洪水,西方有诺亚方舟,中国是大禹治水。这些应是源于真实发生过大水灾的记忆。
神话对于我们来说,绝对算得上最熟悉的陌生故事了。每一段记忆中的神话故事,都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原貌。它们很有趣,也很重要。
博集天卷旗舰店正以7折优惠价热销本书。
中国古代神话青少插图版袁珂博集天卷正版全新图书淘宝¥29.75购买已下架将这本又美又专业的神话书带回家,重温美好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