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质疑课本中的《羿射九日》一文有错误。文章前段提到,天上有十个太阳,“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后段又写到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既然江河里的水都干了,又怎么去蹚河呢?意思明显前后矛盾。网络上一时议论纷纷,各执一端,有说小孩子最能说实话,还有人说这小孩子长大肯定是个杠精。最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得做出回应,说“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承认错误不说,还要等下个版本再改,大人的世界是有多么的虚伪!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明眼人一看,这文章就是错了。至少从文章的表达来说,蹚过河,河里肯定有水,那江河就没有被蒸干。这显然是文章的逻辑问题,不是字词问题。但出版社不敢承认,分析了半天,说这是蹚字用得不恰当。是字词用得不对吗?那应该改成什么呢?那大家试着改一下,把蹚字改为“跨”、“跳”、“走”试一试,这个字无论怎么改,都不会改变文章内在逻辑的问题。如果真的是字词的错误,相信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团队现在肯定已经想出了替换的字词了,那现在就可以直接告诉大家呀。为什么不承认错误,因为认错是要付出代价的!皇帝的新装告诉大家,不是人们看不到问题,是人们不愿意去承认问题。因为大人的心中思考的永远是利益,而小孩子们心中只有对错。承认蹚字使用不当,为什么不立即改正,还要等下一个版本呢?继续使用字词使用不当的教材,这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不立即改正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要涉及教材编写组、审核组、出版社、教育局、学校等多个利益方。由于对教材的审核、发行非常严格,就算只在教材里改一个字,也要经过重新报批、审核、下发通知、纠错等一大堆操作,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代价。这也是明知有错,还不愿意改错的重要原因。小学教材里的文章,无论是古诗词也好,神话传说也好,都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很多已内化为一种骨子里的东西,成为年轻一代成长的营养。讲好这些故事很重要,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文字的优美准确,逻辑的严密无错,语言的通俗易记。保证文本的无错,也是教材编写者最基本的工作要求。教材中的文章出现错误,看似一件小事,但反映出教材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对教材还是不够重视,教材后续的跟踪修订不到位,纠错机制不健全。把错误的教材拿给学生学习,是对整个下一代不负责。教材使用最多的是教师,千千万万的语文教师都讲过这篇课文。难道就没有一位教师发现问题吗?这样的逻辑错误小学生都能发现,教师为什么发现不了。要么是教师只知道教学,失去了判断能力,要么就是教师发现了问题不敢说或不愿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不管哪一种原因,深思都让人心惊。大人的世界多么可怕!一个语文教材中的逻辑性错误,教材编写者没有发现,成千上万的教师上课时没有发现,最后却被一个小学生指出来了。发现问题后,这些大人们没有想办法快点纠正错误,反而在哪里找各种借口给错误打圆场,为了利益不敢立即纠正。一篇《羿射九日》,射破了大人世界多少的虚伪与无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