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ldquo精卫鸟rdquo的创造

发布时间:2022/5/17 13:50:19   

芦雁

雁衔木枝

“精卫鸟”是发鸠山的灵魂,其形象创造既有现实的影子又是神话的综合,像鲁迅先生《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所讲:“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精卫鸟的创造也一样,她来自先人的综合想象创造:其中不仅有布谷的魅力鸣叫、戴胜的美丽身姿,且还有“芦雁”的特异飞行行为和古代英雄不死、灵魂化生的奇异情节;当然,也少不了后世文人的“现实解读”。(布谷与戴胜已在前文《“发鸠山”得名推想》中谈及。)

这里的“芦雁”是指口含“芦枝”的大雁,这是大雁“逃生”的一种生存本能。在空中飞翔的时候,为了避开捕猎者的“缯缴”(系在短箭上的丝绳),口衔芦枝,避“缯”而飞;所以古人有大雁迁徙时口衔芦枝的传说。一说雁(即“智禽”)衔芦枝是为了对付“网”,大约横芦管在口,可以起到阻拦作用,使大雁不会误陷捕鸟网孔中。清人钱谦益有诗感叹:“未信衔芦叶,真能捍网罗。”对此,早在先秦古籍《尸子》中就有记载:“雁衔芦而捍网,牛结阵以却虎。”西汉《淮南子·修务训》云:“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高诱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缯缴。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猎人)所获,尝衔芦长数寸,以防缯缴焉。”正因大雁有这种特异飞行行为,故才称“芦雁”,亦称“一枝芦”,且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用语、用在服饰图案设计上,如《金瓶梅》写潘金莲过生日时:上身穿“丁香色潞绸雁衔芦花样对衿袄儿”。古人多次观察到芦雁的这种特殊“飞行行为”,故将其移植到了精卫鸟身上,这就是“衔木石以填沧海”情节创造的“原型”之一;另外,水鸟鹳雀筑窝时、是用泥草加小石头而筑成的,窝里还可盛水,还可积养小鱼小蛇以喂小鹳雀,这也是精卫鸟“衔木石情节”创造的“原型”之一。

精卫鸟最早出自《山海经》文本,《山海经》写到鸟时,往往用“以鸟喻鸟”的阐释方法,如写精卫“其状如乌”等;其中用来作比的鸟:鸱枭11次,鹊8次,鸡8次,雉7次,乌7次,鸳鸯6次;而用来被比喻的鸟大多是一些“候鸟”。候鸟迁徙时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引起了原始人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