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繁衍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报道一
本文转自:上党晚报
29年,坚守与挚爱
——访长子县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张宇飞
夏雨过后,碧空如洗。走进丹朱大地,千年古刹灵湫庙安静优雅的坐落于此。6月9日晚,记者在发鸠山脚下的这一庙宇中见到了“国保”“守门人”张宇飞,听他讲述自己与文物古迹的不解之缘。
今年50岁的张宇飞曾担任法兴寺、崇庆寺文保员兼讲解员,现任长子县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听他讲解是一种享受,张宇飞用眼观察、用脑梳理、用心讲述,他还原的是文物故事,传播的是传统文化。看着眼前这位侃侃而谈的张老师,没人会想到曾经的他对文物一窍不通。
31年前,长子县崇庆寺发生文物失窃案件。在案件告破后,县里文物主管部门决定往寺里驻派文保员。怀着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初心,文艺青年张宇飞自告奋勇,愿意来这不通水电、工资极低的深山寺庙。从年开始,他成为千年古刹的第一位文保员。这一干,就是29年。
起初,张宇飞的工作只是看护寺庙不再被盗,对文物一无所知,在看护寺庙文物的过程中,张宇飞逐渐对这些文物痴迷,开始潜心研究,并主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一开始讲的时候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不太流畅,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多学习一下。”几次试讲后,张宇飞决定对古迹进行详细研究,并抓住一切机会和前来参观考察的美术、建筑等方面的学术专家进行交流学习,慢慢地张宇飞的讲解也更全面,更深入。
张宇飞的讲解风趣幽默、观点独到,久而久之,这座深山古刹也慢慢被外人知晓,而张宇飞也通过讲解古迹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回望来路,张宇飞坚守一处“国保”,清苦但也是一种享受,“一开始的时候,孤独和寂寞是一种折磨、是一种忍受。但后来,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我开始潜心读书,用心感悟传统文化艺术,希望守住我们的文明,传灯续焰,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张宇飞说。春天,他在古寺的红墙外采过野菜;夏天,他透过屋顶的缝隙仰望星空;秋天,他在蟋蟀的鸣唱中意会前人的诗意;寒冬,他静卧床上聆听窗外西北风里松竹的和鸣。他说与“国保”相伴,与自然相亲,是另一种浪漫。
张宇飞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长期致力于发掘与研究长治传统彩塑。他独自编撰了第一部系统介绍长治地区传统彩塑艺术专著《佛影——法兴寺、崇庆寺、观音堂彩塑赏析》,填补了本地区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近年来,他曾先后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开讲相关专题,让更多人知道了上党寺观彩塑艺术的魅力。“作为一名基层文物工作者,努力抓住‘聚力文旅融合’的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文旅发展事业尽微薄之力。”在当选人大代表后,张宇飞更是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文化遗产保存现状,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短板,并积极依托代表平台为文博事业建言发声,提交多条相关建议,呼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加强文旅人才培养。
29年间,张宇飞始终坚守本土,潜心研究文物,并掌握整理了很多一手资料,且多有创见。身在长子,作为一名文博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保管、研究和宣传,这种职责和坚持也是“精卫精神”的生动写照。张宇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心呵护文化遗产,用文化滋养社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认识到山西古文物之美,认识到古文物背后的这种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在外人看来那些不曾被理解的执拗与坚守,恰恰是张宇飞对文物古迹的执着与热爱,是他对中国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从对文物一无所知到处处皆知,张宇飞坦言:“其中的艰辛、乃至磨难,不足向外人道也。可道者,是滋养了生命的文化与艺术!”
一路同行让古建重绽光彩
——走近市文明守望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
年6月10日。一场雨给夏日的空气里增添了几分清新,街头的浓荫为这座北方小城收纳了清凉。此时,霍娟正坐在有些简陋的办公室为即将到来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制定活动方案。熟悉霍娟的人都知道她是长治市潞州区启明星智障儿童托养中心的负责人,鲜为人知的是,她作为长治市文明守望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的一员,这些年来和多名志愿者一直致力于我市古建筑的宣传和保护,守望着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悠悠华夏,地上文物看山西。长治作为山西地上文物的杰出代表,共有多处古建筑,这些年代不同,建筑风格各异的古建像珍珠一样散落全市各个县区,形成了全国古建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完整的体系。
古建筑数量之巨,令我们骄傲。但是这个庞大的数量也带来新的问题,很多不可移动文物无人看护,日渐衰微,亟待修缮。年,对传统文化心怀热爱的何艳军与志同道合者发起组织了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年,长治市文明守望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如今已有近名成员。
霍娟就是这些志愿者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文物保护志愿者来自社会各个行业,他们中有博物馆讲解员、幼儿园园长、大学生等,除了本地的,还有外地人。这些年来,虽然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但是大家积极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共同出资、义务巡查讲解、自聘文保员等方式保护、赓续着珍贵的古建文化。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长治市文明守望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从成立至今已累计志愿服务小时——
他们走过了余处古建,用脚步追赶着时间,发现、记录着珍贵无比的古建遗珠。
他们与各级文旅部门联合发起“文保员领养计划”,就近聘请当地村民做文保员,负责整理院落屋顶的杂草树木,排查安全隐患,收集散落的砖瓦、琉璃等构件,登记造册,以便修复时原物利用。为了保证文保员每月三百元人民币的补助,他们发动社会人士公益“领养”,累计募集捐款30余万元,聘请文保员20名,值守在长子县、平顺县30余处文保单位,这些捐款的志愿者来自长治、北京、南京、上海、广东……与文保员一起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三年来,这些可爱的文保志愿者们每个节假日都活跃在我市潞安府城隍庙、上党门、六府塔等古建景点,坚持为市民和外地游客义务宣讲,共计余次。历经千年的古建在他们生动的讲解下,重新焕发出生机,古老的建筑和上党地区深厚的文化重新根植于人们心中。
年4月,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推出“抢救古建撑伞行动”,这项活动就是要通过不破坏古建筑本体的方式,在古建筑外围加盖顶棚,或加设支撑结构,减少雨水、大风等天气对建筑的损害,延长古建筑寿命,争取更多等待修缮的时间。“撑伞”行动开展三年来,文保志愿者们联合当地文旅局,多方筹措资金,已为30多处乡村古建搭建彩钢瓦,进行了保护。霍娟告诉记者:“年夏天经历了一个月雨季,幸运的是,我们撑伞的30多处古建无一处坍塌损坏,让人欣慰。”这再一次证明了文物古建提前保护的重要意义,而这也是文保志愿者心中最值得骄傲的。
今天,是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此刻,霍娟和她的伙伴们正在我市各古建筑景点和非遗作品展示现场,为市民朋友进行义务讲解。文化和自然遗产铭刻着我们的过去,孕育着未来的美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霍娟,还有许许多多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心愿,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要向这些不知疲倦,与时间赛跑,一直奔赴在文物抢救与保护路上的文保志愿者们致敬!“愿你我同行,守望我们最珍贵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