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繁衍 >> 这样的自读课文,该怎样来自读女娲造
《女娲造人》是袁珂先生根据古代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改写而成的。作者展开大胆新奇而又丰富的想象,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同时,又作了相应的删减。文章浅显易懂,想象丰富,联想合理。
但是如果紧紧扣住课文内容死学的话,似乎没有多少价值可以挖掘。倒不如把课文当做一块跳板,利用课文学习速读,学习联想,学习运用,学习拓展。这样,既可以落实单元整体目标,也可以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01
查阅资料,激发兴趣。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来?我的人类。
孩子上网查阅收集掌握人类起源的资料。
示例:
①中国神话
a.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
b.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
②西方神话
a.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
b.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
c.动物变的。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有所侧重。
02
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可以让孩子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把《风俗通》中记载女娲造人的句子分别标注到课文的相关文段。
《风俗通》女娲造人原文: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03
对比阅读,学习写法。
①将《风俗通》里的原文和课文的相关文段进行比较,看看二者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探究:
女娲抟黄土做人。
示例:原文简单概括,手法单一,文字简洁。
她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
示例:动作描写细腻传神,合情合理,想象丰富,尽显神性。
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示例:女娲有人的心理,人的神态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合乎情理,处处见人性。
③总结写法:
神话故事:既有合情合理的联想,处处见人性;又有大胆丰富的想象,处出现神性。综合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等各种方法。
04
拓展延伸,写作运用。
①阅读《西游记》和神话故事。
②阅读《精卫填海》,展开想象,改写成一篇文章。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