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昔日革命偶像汪精卫,年少爱国不畏生死

发布时间:2022/9/10 21:00:11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nb.ifeng.com/a/20180503/6548169_0.shtml

中国有两种通俗的“骂法”:一种是“问候”别人的妈妈,另一种就是给对方套上“狗汉奸”的帽子。第二种骂法非常严肃,往往是文人愤怒之极,又找不出合适的用词时,便会用“狗汉奸”来称呼对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毒骂。

而说起“汉奸”这个词,很多人脑海的第一个印象应该就是汪精卫了。作为中国的头号汉奸,汪精卫几乎已经成了“汉奸”二字的代表,深入到无数国人的心中。

你说汪精卫名气大吗?当然大了,他可是被无数人痛骂而出名,在汉奸界的地位不亚于乔布斯本人在科技圈的位置。可“人之初,性本善”,哪有人天生就是要当汉奸,到底是什么让汪精卫走上“汉奸之路”。

汪精卫壮年时期

汪精卫,原名叫汪兆铭,“精卫”二字就是根据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而来,汪兆铭觉得精卫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了勉励自己就改名为了“汪精卫”。从改名一事来看,汪精卫年少时也是胸怀梦想的有志青年,所谓“易名言志”就是这般吧!

汪精卫家庭条件普通,十三四岁便失去了双亲,只好跟着同父异母的哥哥生活。但他的运气不错,这个哥哥对他视为亲弟弟对待,让他得以平淡地成长。

和那时的很多优秀学生一样,汪精卫不但学习刻苦,而且有着一颗真挚的爱国之心。孙中山在年组建同盟会时,想要招收爱国青年入局,汪精卫当下毫不犹豫地就参与了进去。

当时的汪精卫有着满腔热血的爱国情怀,但这也是导致他走上歧途的开始。特别在年,孙中山宣布暂时停止起义活动,为之后的战斗养精蓄锐。

汪精卫刺杀的对象

汪精卫却急了,革命之事哪能随意停歇,既然孙先生要放缓革命的脚步,那他只能来一个“曲线救国”了。

因此就有了后来,汪精卫勇猛无比地刺杀清朝摄政王一事。只是刺杀不但没成功,汪精卫还因此入了监狱,被判了一个无期徒刑。值得称赞的是,当惩罚降临时,汪精卫没有丝毫畏惧,从未泄露任何一位同党,还争先恐后地把罪行全揽在身上,血性男儿的模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不得以将汪精卫等人释放,出狱后的汪精卫迅速积累了人气,成为当时革命青年的偶像,但谁也料不到他未来居然走向了歧途。

年轻帅气的汪精卫

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曾邀请汪精卫担任广东省都督,毕竟他当时正面形象太美好了。可汪精卫想都不想,直接就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曾有过承诺“不做官,不做议员”。

可惜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让汪精卫的内心大受震撼,他没想到自己努力拼搏的事业,没有让中国变得强大,甚至比原本清朝时期更不如。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汪精卫对革命事业越是用心,如今就越是纠结多疑。

年,孙中山决定把大元帅府改成“国民政府”,汪精卫对此非常赞成,而当时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正是汪精卫和蒋介石。

其实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地位能“扶摇直上”,远远离不开汪精卫的性格问题。国民党前期,汪精卫在党内地位很高的,但处于战乱年代,文人书生哪会有资格长期居于最高领导层呢?

国民党孙中山先生

后来国民党重视扶持“军事力量”,蒋介石开始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甚至到了仅此于汪精卫的地步。有意思的是,汪精卫这人很淡漠名利,自己喜欢埋头苦干,不爱宣扬功绩,因此更加凸显了蒋介石的成就。

还有一方面能体现汪精卫年轻时的“爱国情”,那是他和妻子陈璧君的相识过程。陈璧君是位马来西亚的“白富美”,两人本来没啥交际,只因她曾读过汪精卫的文章,被文章里的好文笔给惊艳到了,便开始追寻汪精卫。

我们都知道,汪精卫虽然被骂为“汉奸”,可你不得不承认他在民国时期的“帅哥”美名。陈璧君对汪精卫是一见钟情,开始发动对男方的追求,却一再被汪精卫以“事业”为由而拒绝。

为了感化汪精卫,陈璧君利用家里的力量和金钱,帮助同盟会更好地进行革命活动。但即使面对这样一位俏佳人,一位助力自己事业的女人,汪精卫依然内心坦坦荡荡,没有丝毫的波动。

汪精卫妻子陈璧君

直到那次刺杀不成功,还被抓捕投入了监狱,两人的关系才有了进展。令汪精卫惊叹的是,哪怕他现在成了阶下囚,被判处无期徒刑,陈璧君依然对自己不离不弃,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再去伤害她呢?

那个时期,陈璧君特意买通了牢房的狱卒,给汪精卫送去鸡蛋等日常用品,以及一封长长的情书,诉说着对他的思念之情。或许是在牢里憋坏了,汪精卫兴奋地咬破手指,在信封后面写下“信到平安”四字,还特地题了一首诗词。

写完诗词后,汪精卫却害怕因此连累陈璧君,就将信纸直接吞咽了下去,不留下两人有所联系的证据。但之后的相处,都让汪精卫和陈璧君的感情越发甜蜜,两人也最终走进了婚姻殿堂。

前面说过汪精卫对革命事业越发纠结多疑,这逐渐引导他走上了“汉奸”之路,成为了后人唾弃的对象。汪精卫曾留学过日本,他对日本很了解,但却对中华民族没有足够的信心与认识。

声嘶力竭的汪精卫

年,日本在上海催发“一·二八”事变,故意肇事挑衅国民党,给刚上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一个实实在在的下马威。汪精卫通过自身对日本和中国局限性的了解,通过分析两国的实力现状后,认为中国求和才是生存的正确道路。

汪精卫曾说过:“我知道数十年以来,中国军事在经济方面,虽然说物质提供有了着落,但组织上却依然显得幼稚不成熟。”为此,他决定和蒋介石一同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另一种“保护”。

可以说,汪精卫起先确实是为了保护国人,只可惜他对中国人缺乏信心,对民族精神缺乏认识,导致他步入“汉奸”的黑暗路途。后来随着路越走越远,汪精卫已经不能回头了,也不断地坐实了他“狗汉奸”的头衔。

年,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疾病而死亡,临死前他告诉日军:“我要回去中国!”因此日本军方才不远万里把他的尸体运回了南京,埋葬在梅花山上。

汪精卫的人生转变

妻子陈璧君知道丈夫背负“汉奸”的骂名,夫妻俩哪怕死后都难以安宁,因此特意对汪精卫的坟墓进行了安排。据说汪精卫下葬后,混泥土里特意掺入五吨多坚硬的小钢块,形成厚实且牢固的墓壳。

但陈璧君的一番心思,最终还是破碎了,汪精卫的坟墓最终被蒋介石一把给端了。而原因很简单,并非蒋介石私人的恩怨,而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南京人民极度不满汪精卫埋在故土,强烈要求国民党将其铲除。

从昔日热血青年,到革命事业的偶像,最后堕落为日本汉奸,汪精卫起伏跌宕的身份改变,与他内心对革命事业的不自信息息相关。但无论汪精卫一生如何争议,多么让后人唾弃,随着他的与世长辞,能留给后人的是民族精神的警示,是培养爱国之心的坚定,是伴随中华民族誓死向前的勇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2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