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高举五四旗帜,炮轰孔宋豪门,胡适说他是中

发布时间:2023/2/13 22:27:35   
北京青春痘医院那家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21727.html

年12月20日,傅斯年逝世。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说,“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损失!”两年后,胡适写道:“孟真的去世,使中国丧失了它最忠实的爱国者与一位能继往开来的伟大学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有一种力量,并发挥其领袖才干。”(胡适《傅孟真先生的思想》)

傅斯年,坚持独立人格,坚持自由主义,不当官不从政,高举五四旗帜,炮轰孔宋豪门,铁骨铮铮,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赞他“天下英雄独使君”。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傅斯年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其父傅旭安系光绪二十年的举人,祖上傅以渐是清朝第一任状元。

傅斯年,十七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为国文门。傅斯年是五四游行总指挥,高举大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傅斯年不仅是学生领袖,还是北大学霸。后来考取官费留学,到欧洲留学七年,和陈寅恪一样没有正式的学历,却是学贯中西卓有成就。年回国,应中山大学之聘,担任文学院长兼文史两系之系主任。年就任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傅斯年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著名宋史学者邓广铭这样评价:凡是真正了解傅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学问渊博得很,成就是多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对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所作的贡献是很大的。……可以说,中国没有个傅孟真,就没有二三十年代的安阳殷墟发掘;没有当初的殷墟发掘,今天的考古学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傅斯年的贡献不仅仅是历史学的成就,而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理想。傅斯年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更是五四精神的实践者。他在年9月5日撰写的《〈新潮〉之回顾与前瞻》一文中说:“‘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雷,吓得清醒。“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傅斯年一生都在追求,成为民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标杆。

一、傅斯年的爱国主义

北伐胜利后,傅斯年在蔡元培家吃饭,喝醉了酒,放言道:“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

傅斯年的民族主义思想很强烈,酒后之言其实也是梦想国家强大的一种写照。没有这种感情,因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傅斯年也不会扛着大旗率领游行队伍直扑赵家楼了。爱国主义,这是傅斯年的本色。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傅斯年著《东北史纲》,以大量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驳斥日本散播的“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谬论。1932年8月,傅斯年在《日寇与热河平津》文中下了这样一个判断:中日问题决无和平解决之望,希望与日本谋和乃是做梦。傅斯年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政府绥靖的外交政策。1933年1月,傅斯年在《中国人做人的机会到了!》一文重申:“我们若想到我们背后并无路走,而是无底深渊,虽懦夫也只能就地抵抗的。”

傅斯年对文化汉奸深恶痛绝,表示要“汉贼誓不两立”。抗战结束之后,他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将所有留在日伪控制下的教授通通开除。

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订秘密协定,以苏联对日宣战为条件,把中国给卖了,其中包括承认蒙古独立,管理东北地区的铁路,和租借大连旅顺两个海港等。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内容公开以后,爆发了以大学生为主的反苏运动。傅斯年与20位著名学者联名在《大公报》天津版以“星期论文”的形式发表声明:这一秘密协定“违背了联合国共同作战的理想和目标,开创今后强力政治与秘密外交的恶例;影响所及,足以破坏今后世界的和平,重踏人类罪恶的覆辙。这一秘密协定,实为近代外交史上最失道义的一个记录。”

傅斯年在《中国要和东北共存亡》一文中表示,“若东北竟失掉了,或者名存实亡”,中国就“永为贫民窟,永为困乏、疾病、愚昧之国”。

二、傅斯年要革命

傅斯年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说话直率而呼之曰“大炮”。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数是唯唯诺诺明哲保身为主,讲究中庸之道。即便是自由主义的领袖胡适,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不敢造次。面对国民政府的腐败,傅斯年是拍案而起。年8月9日,傅斯年在重庆《大公报》发表《黄祸》文章,一针见血揭露“抗战以来,大官每即是大商,大商必受庇荫于大官。前者发展为官僚资本,后者便是发国难财的。”抨击胡作非为的既得利益阶级,“简直应该用原子弹去炸他,因为他们是全民族敌人,不下于日本鬼子呵!”

年,傅斯年在题为《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的文章中尖锐指出:“今天的官僚资本当然推孔宋两家”,“古人说‘化家为国’,现在是‘化国为家’”。接着他又在《世纪评论》上发表题为《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慷慨陈词:“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一个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的势力,而由于他自己的崩溃!”文中断言:“用这样的行政院长,前有孔祥熙,后有宋子文,真是不可救药。”

傅斯年,一介书生,炮轰皇亲国戚权贵豪门轰动全国,成舍我主办的《世界日报》当日甚至用了“傅斯年要革命”这样的标题。

傅斯年给胡适的信中写道,“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哉?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思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纲常者也。”(《胡适来往书信选》)

传统知识分子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和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在傅斯年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

三、傅斯年拒绝当官

傅斯年作为一个学者,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一直保持一个独立的自由知识分子本色,不入党不当官,议时政敢说话。

年,傅斯年批评:“今日国民党的领袖,曰胡(汉民)、曰汪(精卫)、曰蒋(介石)……胡之人格坚固,汪之人物有吸引力,蒋之意志有强力……然而说汪先生之政务精练,或蒋先生的近代知识充分,似乎不能言之成理,而政务之精练,近代知识之充分,确是今日主持一个国家所应有的。”在傅斯年眼里,国民党的这些领袖都不合格。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傅斯年出任国府委员,他坚辞不就。北大校长一职,他也不愿担任,为等胡适返国,只同意暂代。傅斯年自己不愿意当官,同时也劝胡适不要当官,写信给胡适说:“借重先生,全为大粪上插一朵花。”劝胡一定不要动摇。并说蒋“此公只了解压力,不懂任何其他。今之表面,美国之压力也”。(《傅斯年致胡适》)

蒋介石对胡适傅斯年这样的知识精英极尽拉拢,胡适对蒋介石充满幻想。傅斯年对蒋介石有自己的看法,在给胡适信中坦言,“此公法制观念甚微”,“这样说法是使我永不相信在介公手中,中国能走上法治的”,“介公量实在不大,此次已迁怒及北大”,“蒋最善于毁人”。

蒋介石对傅斯年青睐有加,傅斯年绝不会卑躬屈膝。李敖在《李敖有话说》中讲了一个故事。代总统李宗仁到台湾来,蒋介石去欢迎。在松山机场的会客室里面,蒋介石坐在沙发上。旁边坐的就是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在沙发上面翘着二郎腿,拿着烟斗,就这样叼在嘴里,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其他的满朝文武全部站在旁边,没有人在蒋介石面前敢坐下。

四、知识分子的标杆

傅斯年是民国知识分子的标杆,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为国而忧,为民放言,“心所焦虑,唯在国家之危急存亡”,“只要事关国家,他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识时务之俊杰,更不识何谓明哲保身”。(俞大綵《忆孟真》)

陈寅恪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傅斯年一直都在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议政不当官,从道不从君。傅斯年不反对政府,又守护其独立立场,“我拥护政府,不是拥护这班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我誓死要和这班败类搏斗,才能真正帮助政府。”

傅斯年曾写信给胡适说:“我们自己要有办法,一入政府即全无办法。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我们是要奋斗的,惟其如此,应永远在野,盖一入政府,无法奋斗也。”傅斯年的理想就是“永远在野”,舆论批评,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傅斯年是“五四”之子,坚持学术自由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全面地代表着五四的真精神。傅斯年作为校长,拒绝三民主义进入台湾大学,以保持思想独立和学术自由。为保护学生傅对军警司令说,“若有学生流血,我会跟你拼命!”

傅斯年有一段名言:“我平生的理想国,是社会主义与自由并发达的国土,有社会主义而无自由,我住不下去,有自由而无社会主义,我也不要住。”(《评英国大选》)

傅斯年逝世,蒋介石亲笔书写“国失师表”挽章,于右任的挽联是: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傅斯年北大出身的青年领袖,而现在北大流行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今天的时代还有没有傅斯年这样的知识分子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