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烈山氏曾经是一个辉煌的氏族——她开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之路。那么她的祖地在哪儿?她最后的归宿在哪儿呢?炎帝陵作为曾经出过共主——炎帝的氏族,烈山氏的发展状况是怎么样的呢?她与古厉地又有什么关系?烈山氏与神农氏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且见下面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些名词的定义,才好进一步界定、分析。在以前讲古代姓、氏的区别的时候讲过,“姓以别血统,氏以分贵贱。”烈山氏是一个氏族的称号,也称“氏号”,在封建国家存在的时候,就是国号。人格化的神农氏氏是继“姓区别血统”以外,在相同血统内部的进一步区分。所以,氏比较的前提是血统相同,即同姓。如果不同姓,那么氏就没有比较区分的意义。当然,如果氏号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之后,那就是发生质变,成为专有的称谓。例如烈山氏,它就是专指炎帝所出的氏族。烈山氏祖地——湖北随县厉山镇“烈山氏”这一称号虽有尊号的意味,但主要的功能仍是血统内部的区分。如炎帝世系内部分为烈山氏、共工氏、应龙氏等等。他们都是姜姓,然后用氏号来区分他们所属于的分支。“神农氏”这一称号则完全是一个尊号。它只有神格没有人格。神农是发明农业的神。所有擅长农业的、农业较发达的氏族都可以被称为神农氏。高平炎帝陵当然,它是华夏族的后裔总结出来的,是只属于华夏文化的。比如,与炎帝同时期的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他们的原始农业也是相对很发达的,并不比炎帝部落落后,但他们就不能称为神农氏。炎黄子孙的华夏双祖——河南炎、黄雕像因此,烈山氏和神农氏都是炎帝部落的氏号。只是烈山氏偏功能性,仅是炎帝所出自的氏族的专称;而神农氏则完全是一个尊号,整个炎帝部落包括烈山氏、共工氏、应龙氏、或许还有勾龙氏、夸父氏等都属神农氏的范围。共工氏的后裔——逐日的夸父姜姓的炎帝部落起源于渭水河畔的姜水河边,因此以姜为姓。随着部落的东迁,而慢慢走上了原始农业发展的道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社即土地,稷即五谷。炎帝世系分为两支,共工氏善治水平土,为水龙。烈山氏善观火授时为火龙。二者都是原始农业相对发达的原始部落。炎帝陵在古汉语中,烈、厉、列音同而通用。所以,烈山氏也叫厉山氏或列山氏,有时也称连山氏。烈山氏的祖地在涢水河畔的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镇。厉山又称烈山。至今随县仍是一个农业大县。可见,其地发展农业之得天独厚。烈山氏祖地——湖北随县厉山镇而厉也随着烈山氏的迁移而成为各地所在多有的地名。在其祖地,在西周时有诸侯国厉国。这个厉国在随国东北不远,属今湖北义阳县厉乡。在颍水岸边也有一个历国——今河南禹县,离应龙氏所在的鲁山不远,当是烈山氏的分支,以与应龙氏合作防御苗蛮势力北上。古应国古玉神鹰在苗蛮集团拓展生存空间的挤压之下,烈山氏开始向北、向东拓展,并且以陈地为都。所谓的都,是相比于城邑更大的人口聚落。而陈地是东夷集团始祖太皞的祖地,烈山氏的北向进取可见一斑。太皞陵——陈地今河南淮阳在陈地东北也有一个厉国——今河南鹿邑县东。这个厉地当是烈山氏防御东夷集团的前沿。炎帝与蚩尤大战失败,北上又败于黄帝。烈山氏损失很大——南方的土地被九黎族占据;北方与黄帝结盟,被迫取消华夏共主——“炎帝”的尊号。涿鹿黄帝城涿鹿之战胜利后,东夷集团中少昊氏族成为黄帝的势力,黄帝任命的、管理东夷的少昊清很可能有黄帝的血统。所以才有《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所载的,“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还有“少昊乃颛顼之叔”的说法。将一部分蚩尤嫡系的九黎族人分给应龙氏,并将其分封到了山西应县;而其余的大部分九黎族人归烈山氏所有。应县木塔烈山氏分为两支,一支在山东菏泽郓城附近建立古黎国。之所以以黎为国号,很可能是因为国人中九黎族族人的比例太高,烈山氏只好入乡随俗。但是烈山氏的文化也在这一地区得以传播,如在今山东鄄城、济南都有历山的存在。舜庙在兖州故地建立逢国的“炎帝之孙”——逢伯陵就是出自这一支。逢国故地也是后来姜齐封国的依据。有意思的是姜尚被封于齐国,也是采取入乡随东夷之俗的方式,迅速巩固了统治。姜齐始祖姜尚——垂钓于渭水烈山氏另一支在山西长治长子县附近。如祀炎帝为祖的黎侯国就属于这一支。烈山氏人数太少,为了稳定统治不得不允许九黎族族人按照自己的旧俗生活。山西长治的古黎侯国长子县有很多神农炎帝的遗迹和传说。尤其是发鸠山和“精卫填海”的神话,是否是在哀叹烈山氏的文化传统被东夷文化习俗所淹没?以至于后世,几乎再也听不到烈山氏发声。华夏集团内部代表炎帝世系与黄帝世系争夺领导权的反而是共工氏。在长子县西南的山西垣曲县,也有历山的存在,说明烈山氏由长子县发展到这里过。山西长子县的精卫填海雕像而在长江南岸的安徽省贵池市有大历山的存在。这个大历山也简称历山,或许是厉山祖地中的烈山氏族人南迁的遗迹。不过这些厉山、历山的出名不是因为烈山氏,而是因为帝舜在还是平民的时候,曾经在历山耕耘过。华夏三祖——黄帝、炎帝、蚩尤综上所述,烈山氏虽然在涿鹿之战后就泯然众人矣,但其实仍然存在着,只是比较全面的融入了华夏族之中。烈山氏因战争而开枝散叶,成为华夏族内部华夏世系和东夷世系民族融合的粘合剂。我们后世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身上也都承继着一部分炎帝烈山氏的血统和法统。求活的历史
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