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天敌 >> 古文与诗词,文学是传承与精神,更是血液
近几年从国学热到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不少闪光点,为什么在科技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古老的文学作品反而越来越有生机呢?
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最基本的传承,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史不间断的国家,拥有着数不清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通过文字的形式遗留下来,成为了文化烙印,比如说《诗经》、《山海经》,历经几千年,依然故我,熠熠生辉,成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即便不识字的中国人也知道在水一方、幽幽南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但他不大可能给你带来直接的效益,就像参天大树的根,深入土中,外人看不见,摸不着,见到的只是长于外面的树干和树枝,然而,对这棵树来说,是否能生长,能成才,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根系是否发达,牢靠。树木的不断生长,抵御风雨、灾害就看树根的本事。
语言文学,就是这样一个长期,效果缓慢的过程,坚持几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后,看到的就将是参天大树。文学作品深刻影响人的一生,塑造情怀、铸就理想,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形象,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名片,成为红尘中靓丽的一道风景。
优秀的文学作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明读书是一个由里而外的过程,文学的功效几乎不能直接显现,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思索,几乎等于白读。
首先,多读好的经典作品,更容易理解各种情感、事物,如果不能理解情感和事物,人和外在世界就没法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处理日常事物,相互之间的理解都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而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人知道各种情感、失意或快然,轻松或沉重,都可以让人慢慢体会,当能够了解人和物的情感后,做研究也同样能够理解各种事物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有生存生活的诀窍和路数,也就进入了研究领域的生活世界。试想,一个理解不了文学作品的人,如何去理解量子,如何理解灵魂?
其次,好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提升表达意见思想的能力,在这个社会是需要发声的,不管是何种原因,都需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不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立场,处于懦弱或无知的境地吃亏的只有自己。而文学作品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发声,含蓄亦或直接,都有很多借鉴的例子。
第三,好的作品,可以帮助看懂人心,人性,也就是看懂方向。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但脱离了人,都不可能有市场,就像《山海经》的励志故事,几千年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时刻激励中国人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贸易战以来,大家看到华为的各类注册商标,都在重温这本古老经书,看到坚韧不屈的中国精神,穿越时光,贯彻始终,让国人矢志不渝。并不是华为有这种能力,而是这种几千年的积淀成就了这种精神。
第四,文学作品可以提升自己,培养情怀,成就理想。人有想法,就一定会有困难,所以需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等待和期盼,在为理想孜孜不倦追求的时候,如何坚守初心,忍耐寂寞,需要一颗安静的心,需要力拔千钧的定力和勇气,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韧劲,更能让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坚持努力,笃信未来。伟大的事情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代人完成不了的,所以不要惊慌,不要着急,坚持初心,定得始终。
苏轼的《赤壁赋》让人穿越于现实与历史之中,让人看懂变化与无常,让人知道什么是永恒,应该珍惜什么,人生的风景在何处。而李白的诗篇,告诉我们即便再微小,再失落,也可以活得潇洒,让世界充满阳光。
中国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有的几千年,有的几百年,是风雨中积攒的经验,暴雪中幸存的筋骨,就像寒梅,看似简单,却风霜中清香淡淡,多读好诗,好文,自有芬芳年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