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天敌 >> 西游记后传口碑逆袭的背后大浪淘沙之下
导语
86版《西游记》是几代国人心中的回忆和经典,年杨洁导演的《西游记续集》问世后弥补了86版的许多遗憾和剧情上的缺漏,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唐僧师徒四人成佛后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于是在年,这部被网友们称为“鬼畜鼻祖”的《西游记后传》就横空出世了,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围绕着电视剧的剧情和那多次重复的打斗场面,总体而言,负面评价占了多数。时间过去了20年,笔者在近两年内重温了这部剧两三遍,越看越有兴味。
通过在各大平台的浏览和交流,大家对这部剧的优质评价出现了大幅度增多的趋势,在几年内,这部剧在某平台的评分从将将及格已经上升到了7.8分,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预计突破优秀线是大概率的,那为什么这部剧能在播出十多年后,出现这样的逆风翻盘呢?当下影视剧创作是否也可以借鉴到一些东西呢?
(剧中所有关于剧情的叙述均为简述,以腾出篇幅做具体论述)
恰到好处的脑洞,正得其法的改编
当年,很多人认为《西游记后传》的脑洞太大,对中国神话体系缺乏敬畏,但是拿到今天来看,《西游记后传》在当时负面评价较多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观众没能接受黑暗力量强大到可以一次性并吞神佛两大体系这一设定,所谓“定数”到底是什么,电视剧里没说清楚,观众就更不明白了。
尤其是在几代人的脑海中,86版《西游记》和99年播出的《西游记续集》中各种神通广大的神佛形象已经固化,号称西游世界最强三怪的金翅大鹏雕、九头元圣(太乙天尊坐骑)和青牛(太上老君坐骑)只要主人一到也是手到擒来,怎么会有一股势力能把诸天神佛都困住呢?而且剧情中提到,无天和如来的法力是相当的,只要如来联合神界、团结佛界,无天怎么可能成事呢?电视剧把这一切归结于一个虚无缥缈的“定数”,自然不容易被理解。但是跳脱出这个设定,《西游记后传》真的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西游世界。
唐僧西天取经的起因是什么?这源于李世民对泾河龙王的一个承诺,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为了避免赌输,他私自克扣降水点数,结果被天庭判于斩龙台受魏征处斩,泾河龙王找李世民帮忙,结果魏征来了个梦斩泾河龙王,龙王死后认为李世民失信,夜半纠缠李世民,李世民虽然最终度过此劫,但心内始终不安,闻听天竺有大乘佛法遂遣唐僧取经。
孙悟空为泾河龙王案上天庭可以看出,泾河龙王案是整个取经事件的开端,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西游记后传》的编剧钱雁秋另辟蹊径,同样以泾河龙王案为开篇,以孙悟空不惧强权为泾河龙王伸冤为引,塑造了剧中主人公孙悟空刚正不阿、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人物形象,并且在这一事件中树立了孙悟空在三界的威信,为日后拯救三界做了重要的铺垫。
这个剧情的设定是很精巧的,而剧中的大部分剧情就是在以往大家已经形成固有认知的层面开拓创新,在宏大的世界观之下纵横捭阖,虽然改编大胆但是却做到了自圆其说。这样的改编是很精彩的,不能一味批评它践踏经典,所谓经典也需要有推陈出新的能力,能从经典中寻得精髓,在精髓之外创作出一个全新的、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西游故事又有何不可呢?
亦正亦邪的反派,塑造神话的英雄
无天和紧那罗除了剧情,剧中对人物的塑造也极具创新性。无天作为最大反派却有着让人同情和理解的遭遇,他之所以坠入魔道源于信仰的崩塌,他原是佛界大护法“紧那罗”,为了在西牛贺洲南部传教,他答应了当地大祭司解决当地的三大难事,当事情解决,但大祭司出尔反尔要处死他,阿羞为了救他自愿献身,紧那罗被释放后,阿羞为了兑现对他的诺言自杀,佛界也因此将他逐出,从而一步步走向魔道。
这样的设定极具传奇色彩,也增添了无天这个反派人物的魅力,就连唐僧听了无天的过去也表示如果自己遭遇了同样的事应该也会做和他一样的选择,而从这开始,观众所接触的无天不再是十恶不赦的大魔头,而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反面人物,这样的设定使得剧情的矛盾性更加突出,将原本简单的正邪对立上升到了对人性的解析,人性可远比正邪的冲突要复杂得多,无天的经历和选择是一个普通人在同等经历下最可能的选择,所以无天本质上更贴合人性,而非神性/佛性或者魔性。如来在剧中更多的表现的是佛性的一面,何为佛,老祖先造字大有深意,“佛,弗人也”,他所体现的高觉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也是不少观众在剧中更喜欢无天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无天更加真实、更加像“人”。
无天、紧那罗、魔罗的饰演者黑子在剧中,无天有三个形象,也就是无天、紧那罗、魔罗,紧那罗无疑是无天至善、至正的一面,魔罗当然是无天至恶、至邪的一面,那么无天这个本体自然就是正邪交融的杂合体。钱雁秋是一位熟读历史的编剧、导演,想想那些历史上建立赫赫大业的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哪一个不是亦正亦邪的混合体呢?由此也可以看出,钱导在塑造无天形象时,刻意制造这种人性的对立和冲突,从而激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与许多脸谱化的反派人物决然不同。
孙悟空作为剧中的绝对主人公和正面角色在塑造时其实也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但是他与无天的“亦正亦邪”不太一样,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嫉恶如仇和明辨是非,就拿泾河龙王案来说,他哪怕上天入地也要把此事查个明白,在他的眼里真正是藏不得邪祟。
悟空为泾河龙王伸冤触怒佛祖面对黑袍和巨蝎这些绝对的恶势力,他从不吝惜如簧巧嘴,对他们进行各种戏谑和嘲弄,当然还有无情的打杀,但是面对无天时,他表现了充分的尊重,无天也是如此,这也不禁让人想起历史上著名的“羊陆之交”,这种对手与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落在吴主孙皓眼里,陆抗的行为就是有通敌的嫌疑。而且悟空行事往往无关对错,他做的永远都是心之所向,他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是非的标准,他的不羁与狂放落在某些人眼中或许就是“邪”就是“逆”。
孙悟空和无天都曾经说过,如果换个时空他们也许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我想这不是虚词,二人有着很强的相似性,比如对理想的坚持、对对手的尊重,还有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傲(据钱雁秋说,《石敢当》中很多情节是当年《西游记后传》没有呈现出来的,若是算上这些遗漏的情节,无天和孙悟空的相似度更高)。
《西游记后传》编剧钱雁秋钱导在创作孙悟空这个人物时,赋予了孙悟空救世主的人物设定,而在最后的剧情中,悟空为了心中的信念选择了舍生取义,将英雄神话的悲歌描写到了顶峰,也让几代人魂牵梦绕的“孙悟空”由个人英雄上升到“女娲补天”式的全方位的神话大英雄,这种境界和思想上的跃升也应证了前文所说的,《西游记后传》对《西游记》的改编非但没有践踏经典和中国神话体系,反而让经典生出了新芽,为中国神话体系做了查漏补缺。或许有文友认为我言过其实,但是00年代初期的钱雁秋就是那么牛,他的很多手法和故事的铺排是相对超前的,这一点即使是在业内也是认可的。
大浪淘沙的时代,潮水退后的海滩
上述便是《西游记后传》口碑逆袭的硬性条件,但一部剧历经多年能够被重新审视还有一些“软条件”。在《西游记后传》中武打镜头重复多遍受到了很多诟病,该剧导演李源和编剧钱雁秋都承认这是因为当时删减的戏份太多,又凑不足集数而选择的无奈之法,这无形中竟然也成为它逆袭的软条件之一。
大家都知道现在称这种多次重复同一片段的视频为“鬼畜”,在某些平台,“鬼畜视频”被做成了一个专区,浏览量是相当高,这种视频往往是以多次重复达到搞笑的效果,当“鬼畜”大行其道以后,很多人突然发现了《西游记后传》这部国内最早具有“鬼畜精神”的电视剧,当不少观众抱着探寻“鬼畜”的想法去看这部片时,发现这部片在“鬼畜”之外所具有的深切内涵,一传十十传百。剧还是那个剧,只是大家对“鬼畜”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了,当年雷人的缺点竟然成了当代一部分观众追剧的卖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引子,当然这是针对一些年纪较轻的新观众。
对于一些早年就看过这部剧的观众来说,当年看这部剧是看个热闹,对剧情具体的内涵和隐伏的深意未能理解,当重新审视这部片时,发现了这部剧的闪光点,也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了这部剧。更为重要的是,当今人的头脑对接受新鲜事物的包容度是很高的,相比于年,这方面的进步不言而喻,当我们不再以“歪曲经典”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审视《西游记后传》时就能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审美愉悦。
除了这些之外,神话剧创作的大环境也使得这部当年被轻视的电视剧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的国家,这些底蕴和文化中当然也包含着那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10年前,我们也曾拍摄过不少优秀的神话剧,央视版的《西游记》自不必说,《宝莲灯》、《新白娘子传奇》、《封神榜》、《白蛇传》、《精卫填海》、《欢天喜地七仙女》等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随着科技的发展,按理说神话剧应该更好拍,更容易拿捏,为什么我们现在很难在近年找出几部优质的神话剧呢?我想缺乏对传统的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传统固然可贵,但是创新同样重要,能够做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难得。所以,当时代在自动进行着大浪淘沙时,真正优秀的作品绝对还在沙滩上,它不会因为时间而被遗忘,能做到这一点,《西游记后传》已经算是成功了。
结语
其实仔细想想,作品和人生一样,或许当时不被人理解,但只要秉持本心做好自己总有一日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既然选择了优秀就注定要经受最严苛的考验,这个考验不仅是优秀的高标准,还有时间,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不想被轻易带回大海,就要推陈出新,唯有如此才能在洗尽铅华后,依旧明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