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上海精卫专家出征武汉打响疫情心理解压

发布时间:2023/6/23 19:22:35   

2月21日下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虹桥机场为新增派武汉前线的3名心理专家进行了简单又庄重的出征仪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王振医生,也是这次出征队伍的领队,在航站楼的候机厅挥舞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七个字:“上海援鄂医疗队”。

当天晚上7点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振、张晨、卓恺明三名专家将奔赴武汉,和他们同行的还有来自全市各区精神卫生中心共计50名专家,以及一大批包括口罩、防护服在内的成箱的医疗物资。

这些专家都有着丰富的精神心理临床诊疗经验,在武汉期间,将对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援助和保障,并对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为人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是“战士”更是“天使”

在临行前,上海市精神医院各部门紧急响应,迅速准备随行物资,还安排专家剪发、打疫苗、做培训。

在出征仪式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谢斌书记向此次援鄂专家们说道:“你们不仅是‘战士’,更是‘天使’,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出色地完成任务。”

2月15日,中心彭代辉医生先行奔赴武汉,开展心理援建。目前,医院已经组建了一支近人的医护团队,随时待命持续增援武汉一线。

王振主任医师是本次专家医疗队的总队长。在年非典期间,王振作为第一批住院医师入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障碍隔离集中收治病房。作为“战疫老兵”,在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报名要求驰援武汉加入抗疫队伍。同样身为医务人员的妻子陈丹丹也报名加入医疗队。

本次出征的另一位医生卓恺明的妈妈王存妹退休前也是曾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科大夫。卓恺明报名医疗队时,正在和妈妈吃饭。他怕妈妈担心一直到吃完饭才把援建消息告知。王存妹医生非常支持儿子的选择,这给了卓恺明极大的鼓舞。

自1月27日以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经陆续派出4名医生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解压。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主任医师,是首位走进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的心理医生。在隔离病房中与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朝夕相处了两周后,陈俊又在单位提供的宿舍里隔离了两周。

2月21日,陈俊医生正式解除隔离。此前他已经做了两次核酸检测和肺部CT检测,符合解除隔离的标准。陈俊医生在回归正常工作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助人、被帮助,安全归队是最好的礼物。”

“我们去前线的精神科医生,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在‘助攻’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陈俊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开始我们走进新冠病房时,很多医生都没有感觉,他们忙着救治病人和解决物资短缺,但是到了现在的阶段,一线医务人员的精力体力都已经达到极限,他们更需要得到精神卫生的服务。”

抗疫前线的“稳心剂”

陈俊医生表示,随着全国多名精神科医生大举出征武汉,全体医务人员也到了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发起“总攻”的阶段。“无论患者还是医生,他们经历了这么多,现在亟需一种释放的途径。”陈俊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精神医学上有一门重要的学科就是灾难精神医学。灾后心理重建对于经历疫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至关重要。在陈俊看来,这些出征的精神科医生能够在前线起到极大的“稳军心”的作用。

“在一线的指挥员和领队,他们需要有灾难精神医学的常识,所以精神科医生的作用是很大的。”陈俊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比如有些带队的精神科医生已经开始让组员们强制轮休,因为他们知道睡眠对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比如,医院副院长、陕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马现仓就带头为组员做一碗来自家乡的油泼面,身体力行地为一线人员解压。

很多看惯了生死的重症医学医生,在此次疫情爆发之初也忍不住落泪。“平时人们总是说我铁石心肠,但是这次我落泪了,看到一线那么多医务人员不吃不喝坚守在岗位,连厕所也不能上,他们真的很苦!”医院重症病房负责人夏家安医生曾在本月初接受央视采访时有感而发。夏家安医生也在年参与过抗击非典疫情。

“医生们也需要情绪的宣泄。”陈俊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怕的是‘麻木不仁’,这容易在事后产生后遗症,精神医学上称作‘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陈俊医生表示,PTSD的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刚发生时表现甚至会很平静,不易察觉,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爆发出来,对身体和精神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PTSD患者的治疗很麻烦,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到了爆发出来再干预又为时已晚。”陈俊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针对这种应激反应的延迟,陈俊医生建议通过自我评估、对疑似病人深入的访谈以及与其密切接触人群的询问中发现线索,从而尽早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0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