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种类 >> 陶渊明田园诗的三种世界,人到中年才能读懂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定义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特指陶渊明描写田园景色的诗篇,而广义的理解是指陶渊明所有关于乡村隐居生活的风光、体验、感悟的诗篇,本文所指的田园诗属于广义的范畴。
通过观察陶渊明田园诗的多种元素,如农耕、鸟兽草木、饮酒、读书等,笔者归纳出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三种世界:自然世界、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
陶渊明的一生,就是在这三种世界中游走的一生,少年的他也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远大抱负,那时的他更多的陷身于世俗世界,“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中年之后,辞官归隐,他才发现自己“性本爱丘山”,此时的他开始走入自然世界之中,他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建构得更为渺远。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三种世界
1.自然世界:农事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从事农耕几乎是必然的。首先,古人讲职位分为“士、农、工、商”四种,在官本位思想浓厚的中国,“学而优则仕”是世俗平民眼里最好的职业生涯,而辞官的他显然和这条路无缘。
其次,古代君主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通常采用愚民政策,给老百姓灌输“安土重迁”的思想,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民”成为古代的第二大职业。
再者,既然陶渊明不是一个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他想必也不会愿意成为天天和金钱打交道、满身铜臭味的商人。因此,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对他的农耕生活描绘的最全面的一首就是《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描绘了他一天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自然的节律。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而摆动头部。陶渊明整日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相接触,他也回归了人类最初的原始状态,一种褪去人类社会性的生灵状态,他也同向日葵一般和自然的规律一起律动。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陶潜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性的耕种过程中,他孑然一身,无人可语,却也聆听着大自然无声的教诲。
2.世俗世界:贫穷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完全脱离世俗世界,陶渊明也不例外。陶渊明的祖上虽然门庭显赫,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名将,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官至太守,但由于父亲早逝,到陶渊明成年时家族早已败落。因此,当家境贫困的陶渊明面对温饱的生存困境时,他最终同大多数一样选择走上仕途,任江州祭酒。
但性格决定命运,陶渊明的高傲和狷介使得他难以在仕途上功成名就。碰了一鼻子灰的陶渊明拂袖而去,归隐山林,但这也意味着他将终身与贫穷为伴,与富贵无缘。
陶渊明对于贫穷的态度是有所变化的,年轻时他也许试图逃离贫穷,但当他发现他逃离无望之时,他开始选择与贫穷和解。对他这种安贫乐道的态度的描写十分鲜明的一首诗就是《饮酒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虽然住茅屋、穿破衣,却依旧乐饮开怀,不愿回朝。当陶渊明与贫穷和解的那一刻,就是他彻底远离官场,超越世俗世界的那一刻。
3.精神世界:读书
倘若陶渊明是个大字不识山野村夫,哪怕他天天与农田为伍、与自然为伴,他也无法在文学史上留下如此多著名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是他能将自己归隐田园的感悟转化成传世诗篇的重要因素。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就这样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其对于读书的痴迷。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就有不少是他自己读书的“读后感”。如《读《山海经》其一》写道:
“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虽然身处几方斗室之内,通过博览群书,心怀历史与宇宙。陶渊明在广阔的田园中,通过阅读,活出了有密度的人生。
有些人可能觉得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之后,就胸无大志,选择蹉跎人生了,但其实不然,陶渊明的心中依然满怀着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激情。如《读《山海经》其十》写道: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这首诗顿挫的笔锋与磅礴的气势,让人相信,陶渊明豪迈起来是不亚于辛弃疾和苏东坡的。
三、咸鱼翻身的陶渊明
事实上,陶渊明确实具有俯视古今的文化视野和蕴大涵深的人文修养,他的阅读史,既是其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也是其与古人乃至同时代人的精神交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思想发展乃至文学表达的历程,其读书生涯与其个人生活和文学创作都是密不可分的。
陶渊明的读书生涯是他宏大的田园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石,他所阅读的书籍,其实是他内心思想的写照,同时也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
正是因为陶渊明持之以恒的阅读,和接纳贫穷,与自然为友的心态,才让这个曾经默默无名的官场咸鱼翻身成为名流千古的田园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