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炎帝最小的女儿偷偷溜到东海边玩耍,却不幸被淹死了。为雪此仇,她幻化为美丽的精卫鸟,不顾自已势单力薄,衔来石头、树枝,决心要将东海填平。“精卫填海”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她这种身微志坚、矢志不移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景仰,不少文人还创作了诗文来赞颂它,其中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最为著名。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四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叫“女娃”。她也是姐妹中最美丽的一个。她经常白衣胜雪,头上插满艳丽的鲜花,脚上穿着通红的小鞋,像个精灵。她活泼可爱,是炎帝的掌上明珠。炎帝日理万机,每当黎明,他便赶到东海,指引太阳冉冉升起;接着奔波于各个名山大川之间,去搜寻仙丹灵药,还要抽出时间安排农事;直到夜幕降临,引领太阳落下西山后,他才能返家同亲人相聚。女娃是个体贴人的乖孩子,父亲不在,她就自己玩耍。她经常奔跑在田野间,望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体会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盎然生机。她在灿烂阳光下与鸟兽共舞,心里既自豪又骄傲,因为正是她的父亲,给世间带来光明与温暖。她有时跑到东海岸边观看日出。每次看到太阳金光万丈跃出海面的时候,她便髙兴得欢呼雀跃。逐渐地,在海边观日岀再也不能满足她了,她请求父亲把她带到东海以外,去太阳升起的地方看看。但是,太阳在东海几亿万里以外的地方升起,那个地方叫作“归墟”,酷热无比,女娃又体格孱弱,因此炎帝从不应允带她。女娃郁郁寡欢,终于有一天,父亲外出,她乘机悄悄地溜出去,来到东海岸。她单独撑着一条小船,划向归墟。开始,大海水平如镜,女娃陶醉在蔚蓝的大海中,她聆听着大海的声音,感受它那神奇而宏大的力量;她贪婪地深吸着迎面扑来的海风,咸腥的海风带着大海的味道……她不停地划着,终于倦了,便卧在船底,任凭小船随风飘荡,她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可是,当她醒来时,大海却露出狰狞的面目,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嗖嗖地刮着,比钢刀还要快,海浪滚滚,比铁锤还要硬,风在吼,大海在咆哮。起初,女娃还能破浪而行,左躲右闪,与大海殊死搏斗。但随着时间逐渐流逝,女娃的力量慢慢变弱,汹涌的浪头却愈来愈高。暗夜来临,伸手不见五指,繁星悲哀地阖上眼睛,不忍心看到这一幕悲剧。巨浪将小船碾得粉碎,女娃被卷入了深深的漩涡,她拼命的求救声湮没在震耳欲聋的涛声里。女娃苦苦挣扎着,一个声音在心中高喊:“我要回家!”奄奄一息之际,她似乎看到炎帝就在眼前,于是,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高喊,希望父亲救她回去。可是,一切都是幻觉。汹涌的大海吞噬了女娃。她再也看不到深爱的慈父了!时间在流逝着,女娃终于苏醒了,她感到自己渐渐从海底浮出,而且她的身体也发生了剧烈变化。她双臂变作鸟的双翼,两腿化作纤细的鸟爪,丹唇变成坚硬的白色鸟嘴,戴在头上的花冠变为一绺漂亮的彩羽,身穿的衣衫也变作漆黑的羽毛。于是,她一面慢慢浮出海面,一面剧烈蜕变着。她一使劲,居然直冲云霄——她化成了飞鸟!这只鸟儿一直“精卫—精卫”地叫着,尽管海面上巨浪滔天,雷电交加,却不能淹没它的鸣叫。所以,人们依据它的叫声,称它作“精卫”,以怀念女娃百折不挠的怨灵。且说炎帝痛失爱女,万分哀伤。一天,他碰到一只乌鸦般的小鸟,飞旋在他头上,不住地哀鸣,便弯弓就要射鸟。身旁的方土连忙劝阻说:陛下,此鸟叫作‘精卫’,就是女娃化身而成!”炎帝大吃一惊,丢下弓箭,他心里充满伤悲,双泪盈框,长久不能自抑。他捧着精卫,用手轻抚着它的羽毛唱道:“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东海是精卫的葬身之处,精卫发誓要一雪此恨。听父亲唱出“海何以不平兮”,精卫填海的宏愿更加坚定了。它在漫山枳木的发鸠山上休憩,每东方露出鱼肚白,它就衔起山上的石块树枝,越过万水千山,直飞到东海才投下石块树枝。如此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春去秋来,无论风霜雨雪,精卫不惧路途迢迢,巨浪滚滚,一直坚持不懈地衔来石块树枝想填平一望无垠的大海最初,大海对精卫嗤之以鼻,但是岁月悠悠,它终于暴躁了,狂怒地向精卫寻衅:“得了得了,可悲的小鸟!凭你微不足道的力量,你就是耗上千年万年,又能奈我何?“我势必填平你!你曾经淹死了我,以后还要让无数的人丧生!就是耗费一万万年,我也发誓填平你!”精卫不甘示弱,正气浩然地驳斥了骄横的大海,仍然不停地填海。后米,精卫与海燕结为夫妻,生下一群群的儿女,儿女又生出许许多多的小儿女。儿子像海燕,女儿像精卫,它们三五成群,浩浩荡荡地随着精卫和海燕,衔石填海,从未停息。大海看到自己的确面临着被填平的威胁,便急忙采取对策,它通过潮汐把海中的泥沙推到岸边,泥沙在海边不停地积淀,就形成了海涂。海涂规模变大,就被人们围起来,改变成良田。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沧海变桑田”。精卫不止带给人们千里沃野,它那身微志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更为历代后人所景仰、讴歌。所以,人们也将精卫奉为海洋女神,为其建立神庙,并在东海岸边开辟了一个景点,称为“精卫誓水处”,用来缅怀永远的精卫。在辽宁的红山文化区域内,考古人员曾发掘出一座女神庙遗址,它分为两组建筑物:一组多室,一组单室。在女神庙中,人们发现了特意用来敬奉的泥塑神像群,里面有一尊彩塑女神像,与真人等同,头部保存得尚算完整,出土时面色红润,唇若流丹,双眼镶嵌着淡青色的圆玉片,脸部轮廓匀称工整,形象栩栩如生。这些神像体态各异,从中可以推断,当时的“神统”已具规模,主次分明,反映了人世间的等级差别。这座女神庙是追今为止所知最早的一处祭祀遗址,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的宗教提供了宝责线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