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武则天改名为曌,改得好吗古代皇帝中还

发布时间:2022/12/27 15:16:06   

01前言

中国古代最重礼法,早在夏朝时期就诞生了避讳制度,人们在书写或对话时遇到君主的名字需要进行避讳,以表达对君主的尊重。待发展到封建王朝时期,避讳和法律挂钩,如果人们不避帝王讳,就会被视为对皇帝不敬,有冒犯皇帝的意思,随即就会被法律制裁,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极刑。按照当时的话讲,避皇帝讳就是避国讳,意思就是皇帝的姓名等同于皇帝的尊严,也就是王朝的尊严,不得让任何人冒犯。

一旦皇帝的名字常用的字,那么人们避起讳来就会很麻烦,稍不注意就会面临处罚,所以一些贤明的皇帝就会从实际出发,主动改名,把常用字让出来。然而有的皇帝把名字改得挺好,还有的皇帝把名字改得很离谱。

避“民”字讳

02皇帝名字改得好,天下也治理得好

1、汉宣帝改名

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汉昭帝的侄孙,汉废帝的堂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晚年一心追求长生,重用各种不靠谱的方士、术士,结果弄出来一出“巫蛊之祸”,当时的太子刘据兵败自尽而亡,汉宣帝的父亲刘进也在这场动乱中去世,因为当时汉宣帝尚在襁褓之中,只是被关进了监狱,幸得有心人救助才得以保住性命。

汉武帝冷静下来后,开始反思己过,建“思子宫”,缅怀太子刘据,并下令将汉宣帝恢复宗籍,此后汉宣帝才开始有了一点皇室子弟的待遇,但是因为皇位继承权跑到了刘据的弟弟刘弗陵那一支了,所以汉武帝去世之后,汉宣帝只得混迹民间。

汉武帝雕像

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权臣霍光迎立了汉宣帝的堂叔刘贺为帝,结果刘贺不足一个月就被废,然后霍光不知道怎么就瞄上了汉宣帝,将汉宣帝迎立为帝。根据史书记载,汉宣帝本名刘病已,不管是病还是已,都是人们需要经常用的字,结果不断有人因一时不察就忘记避讳而犯罪,汉宣帝就下诏通告天下,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人们平时用得比较少的询字,并且把之前因为犯讳而被关进监狱的人全部释放。

汉宣帝因为长于民间,深知民间百姓难处,他由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站在百姓立场考虑,而主动把自己名字给改了的皇帝。他在其他方面也做到了一位明君所需要的高度,一手将汉武帝晚年以来的颓势给扭转了,被后世誉为中兴之君。

《汉书》: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避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避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

汉宣帝整军经武,打得匈奴内附

2、明太祖改名

现在说古代哪个皇帝改名字改的最成功,我们估计还得各种查资料来找答案,但是要问哪个开国皇帝的出身最差,那答案肯定是明太祖。他们家在他很小的时候是属于最下层的贫农阶层,他父亲没什么文化,加上生下的儿女较多,也就简单地按数字取名,当时明太祖就叫朱重八。

明太祖早年是什么苦都吃过了,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红巾军郭子兴部,因为颇有胆略,在多次战争中都有突出表现,他就被大帅郭子兴所看重,郭大帅还将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了他。从小吃够了苦的他得此机遇,仿佛开了光一般,以前不敢想的事情都敢去想了。

朱元璋起家

他从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自己以后的发展考虑,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当时反元斗争正式如火如荼的时候,天下义军早就把元朝当作了生死仇敌,而元璋之意也就是反元先锋的意思,这名既明志,也有聚拢人心的功效。

不过他绝对匹配得上这个名字,他深知百姓疾苦,以驱逐元朝为己任,下应天,灭陈友谅、败张士诚、定方国珍,一统长江以南,接着派大军征战北方,将元朝变为了北元,救万民于水火,还天下以安定。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

03皇帝名字改得响亮,但是名不副实

1、十六国之胡夏天王改名

胡夏天王也就是胡夏国的建立者赫连勃勃,他原本叫刘勃勃。玩过三国类游戏的应该知道三国时代有一个叫去卑的人,他原本是匈奴右贤王,后内附于东汉,然后当时的朝廷为了让去卑安分点,就给他赐了国姓,从此以后,他这一支就姓刘了。

刘勃勃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北魏所杀,他为了生存只得像刘备一样各种寄人篱下。后来也是时势造英雄,他成功地打下了一片天地,建立了胡夏政权,并把自己的姓名改为赫连勃勃,因为他想炫耀自己的功业,所以从云赫连天中取了赫连二字作为新的姓氏。

统万城遗址

他虽然不是为了避讳的事情,但是他确实是改姓名了,而且改的还是姓名组成中最关键的姓氏。他改的姓氏从字面涵义来说确实很威风,但是从他本人一系列作为来说,他有些浪费了这么霸气的姓氏,他在投奔后秦贵族没弈干后,别人看他长相不错,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女婿,并把他推荐给了皇帝。

结果他野心勃勃,先是弃人伦于不顾,杀了自己的岳父,兼并了自己岳父家的部众,然后借着自己岳父的家底,又以下犯上,不断和皇帝较劲,全然不顾对待君主所需的忠诚,最后把一手提拔自己的皇帝给干趴下了,还让人家亡了国。

胡夏国疆域

2、武周女皇改名

则天女皇可是中国历史上正儿八经的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姓名至今都是个谜团,目前关于她的姓名,能够得知的有三个,一为武则天,二为武曌,三为武媚娘。其中武则天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是从史书上可以得知,这绝非她的本名,这个名字是从她的三儿子李显在她去世之后给她上的谥号—则天大圣皇帝而来的,因为这名字容易记,且很贴合女皇本人,所以大家都叫她武则天。

至于武曌的曌字,大家都知道是女皇在登基之后为了自己的权势与地位,减少李唐宗室和官僚集团对她的敌视才自己造了一个曌字,取义:日月凌空,光被天地。

这个时候,她是武曌

最后一个武媚娘,媚娘在古代一般都用在相貌不错的女子身上,例如萧媚娘等,然后当下不少影视剧为了更接地气,就喜欢用武媚娘这个名字,其实这个“媚娘”二字并不是女皇的本名,她在嫁给唐高宗之前是唐太宗后宫的才人,唐太宗晚年的时候见到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一般的她,顿时觉得她异常娇媚,这才让她有了武媚娘这个名字。

女皇的真实名字确实已经难以得知,但是她给自己改的曌这个名,确实很霸气,但是她的作为却还没达到这个字的高度。她在位期间,虽然国力还算不错,但是她喜欢用像来俊臣这样的酷吏,导致出现了很多冤假错案,并且她还不知军事,在对外战争中败多胜少,将太宗以来的诸多胜果都还给了别人。武曌这个名字对于她来说或许是有点太大了。

则天女皇在位期间,疆域范围大幅萎缩

04结语

不管是皇帝还是寻常百姓,名字终究是一种符号,不能说明这个人本身的问题,名字改得再好听,如果这个人事情做不好,还会起反作用,让人产生心理落差,比如说汪精卫吧,“精卫填海”是多么伟大的事情,但是他本人却走上了卖国的道路,让世人唾弃。再说前文中的四位皇帝,如果要问他们四人中谁名字改得最好、最成功?那么现在笔者就有了答案,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做出了一番开天辟地的功业,让后世永不敢忘。至于像赫连勃勃那样,就算是贵为皇帝,还给自己改了这么响亮的名字,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功绩,反而让后人耻笑。

不是先有名字,再有人,而应该是先有人再有名字,只有人好了,名字才能响亮!

参考文献:

《汉书》

《北史》

《明史》

《资治通鉴》

《中国通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