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习性 >> 在奇谲瑰丽的想象中塑造出的千百种神灵,除
神话是讲述关于悲剧神灵形象的故事,它是宗教的萌芽。原始文化的落后,致使原始宗教便成为初民精神文化活动的途径。借助奇谲瑰丽的想象,神话的悲剧形象不论是其外表还是心灵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种别样的美,具有强烈的审美倾向。
原始人对自身周围世界既有恐惧之感,崇敬之情,但同时又不得不依赖于此。他们一边艰难地生活,一边探索答案。在生命与信仰的结合体宗教中揭开了谜底,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拥有安身立命之感。
01一、万物有灵
原始人民怀着万物有灵的信仰,这种信仰如同一把智慧的钥匙,充分地打开了先民的想象。原始人的幸福源泉是能通过信仰的方式来找到自己解释所有现象的动因。先民们相信万物之神具有强大的力量,而且具有再生之潜在的长处。
人们体验着宗教带来的热情,坚强和正义并存,悲哀与幸福同在。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在这种信仰的影响下将自然拟人化的手法提升到最高点。
“对于原始人的部落来说,太阳和星星,树木和河流,云和风,都变成了具有人身的灵体,它们好像人或其他动物一样地生活,并且像动物一样借助四肢或像人一样借助人造的工具,来完成它在世界上预定的职能。”
“人是万物的尺度”,将有灵性的生物生命化和人格化,从而唤起人们对万物的重视。这些神灵与人类同性同形、同感同欲。从自然神话入手来分析其人格化的效果。在古人的思想中早已有了方位的意识,当今人们知道的四大天神为西方风神西王母,东方雷神龙王,北方水神共工,南方火神祝融。
西王母居住在瑶池,法宝白虎令;
龙王在雷泽,法宝苍龙鞭;
共工处冥海,法宝玄武印;
祝融在炎谷,法宝朱雀旗。
代表四大天神的是: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东方青龙。
原始初民将自然现象中的风、水、雷、火无法解释清晰,遂根据万物有灵论认为其每一种现象都是一位神的指使,他们影响和控制着物质世界的现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认为神与人是相同的,人们的某些做法或许会引起神灵的愉悦与恼怒的情绪。
四大天神各据一方,孤独守候,尽职尽责,以他们的方式带给人类幸福,而自己也多了一份悲剧的气氛。
同时《山海经》记录了原始先民诗意而纯朴的生活,表现了在肉体死后或消灭之后灵魂迁移的学说,即人的灵魂能够脱离自己的身体而转移到任何一种动物或鸟的身上。从这些神话形象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主宰之径、精灵之径、灵魂之路。我们已经分析过天帝之女化为瑶草,精卫化鸟,夸父的拐杖化邓林,鲧化黄龙,禹化熊,鼓化大鹗等,他们的灵魂迁移的说法在辨证地诠释着真善美。
02二、祭祀仪式
原始初民认为不论是厚重的土地、山岳还是灵动的小溪、河流都有特殊的神灵所掌管,宗教仪式能将人与人格化的神简单地区别出来,神与人相互依赖,“神存在于人的力量中,神真正的存在依赖于祭品”。初民认为食物乃是上天对它的子民的恩惠,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初民用献祭的方法与众神灵分享这份恩赐,以求神的保护。
所谓祈祷就是人们在祭祀时由外部手势表现的动作或者不由外部手势所表现而展现出来的真诚的灵魂意图。众神灵耐心地倾听着初民忠诚的祈祷,接受其供品。
《山海经》中我们看到了诸多关于祭祀山神的场面。这些祭祀没有固定的日期和排场,重点在祭品上。《山经》中描写的祭祀的场面共有25次,祭祀貌如鸟身龙首、龙身鸟首、彘身人首、马身龙首、人身龙首、龙身人面、马身人面、牛身人面、羊身人面、蛇身人面、兽身人面、人身羊角、鸟身人面、豕身人面、鸟身人面、龙身人面等的山神。
祭祀这些不同的山神,所采用的仪式选用的祭祀的物品也有所不同,但祭祀的玉大多选用吉玉、美玉,或埋入地里或投入山中;毛物是用猪鸡狗羊直接埋入地里或取血涂祭之后埋入地里;米选择的是黍、稷、梁、麦等精米;坐席选择的是白茅来做;有的还得伴舞献酒。
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主,倡导“礼”的贵贱、尊卑,祭祀之礼同样也不例外。天子一般祭天下的名山大川,诸侯祭其国内的名山大川。
《山经》中记录了自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代关于祭祀山神的活动。且是市民百姓祭祀一般山川的民间祭礼。“《山经》广泛搜集了有关山川的地理知识和祭祀山神的祭礼、祭法,所以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地理观念和宗教观念,并且也使自己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03三、崇拜观念
原始先民的崇拜观念首先从“鸟身龙首”、“龙身鸟首”、“龙身人面”、“羊身人面”的山神为开端,这些山神形状怪异,以各种动物之间组合或人与动物之间组合为主。每位山神管理一座山,没有多余的职务。蛮荒时代,靠捕鱼为生的人们,山河对其生活影响很大。
他们崇拜山神,望保护他们平安生活,免除灾难。从山神到后面的自然之神,如龙身人头的雷神,豹尾虎齿的风神,兽身人面的火神等,他们以自己超常的神性,扶危济贫、造福百姓。从初民所塑造的神类的形象方面,我们可以目睹到先民的图腾崇拜观念。
图腾崇拜即原始初民将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视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他们虔诚地相信祖先会用超强的力量保护后代,而且会给后代预测未来带来福运。它属于原始宗教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先民创造的具有独特性质的一种神灵。
这些都是原始初民运用宗教的方式来理解自己民族及其自身的来源。图腾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时代,那时人们无法支配、控制自然,孕育知识的淡薄使他们认为妇女能够孕育这是图腾作用的结果,正因为妇女能够生育她们的地位高于男性。
前苏联学者海通指出当时流传的观点:“妇女能够生育不仅是人的作用,而且有各种动物的作用,妊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动物、植物和自然界中无生物造成的。”因此姜嫄踩熊的脚印生后稷,禹的母亲吃薏苡生禹,简狄吞食玄鸟的卵生契,可以看到熊、薏苡、玄鸟都是各民族的图腾。
《山海经》中塑造的许多龙、蛇的形象,其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图腾崇拜是先民的精神活动的折射,随后引起了图腾神话的诞生,有人首蛇身的女娲、人首龙身的伏羲、熊氏黄帝、感龙首而生的神农氏等。
通过图腾神话的讲述和传播,使图腾的观念深入人心。图腾的诞生伴随着氏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氏族群体将其推之到祖先之位,并奉其为神灵。作为民族的祖先神和保护神,在对外交流与交往中它的形象成为这个民族的称号和徽帜。
图腾被奉为民族始祖,民族的所有成员都是它的后代子孙。它的出现使所有成员的凝聚力更加强大,认为相同的图腾是相同子孙的代表,是相同血脉的象征。它强化血缘关系,明确团结意识,让氏族的每一位成员誓死捍卫其标志并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人们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与动植物毫无关系,以男性血统为主的时期,图腾崇拜遂转入祖先崇拜。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已不是一种表面上的仪式,而将其神圣化和神灵化,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奖罚分明的祖先神灵在关键时刻的全力帮助。
斯宾塞认为死去的首领是原始居民心目中的神。这种已逝的首领或许与多数崇拜他的人已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但这种首领作为一名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数代以来,人们崇拜诸多的英雄类祖先神灵,且这种祖先崇拜能追溯到前后代。
我们在神话中可以见到的神话祖先崇拜有文化始祖、血缘始祖、女性始祖、男性始祖,如:女娲、伏羲、黄帝、炎帝、祝融、玄冥、共工、尧、舜、禹等。从上述这些简单的谱系之中,都可以追述到其前代长辈。可见祖先崇拜的观念与神话已开始结合了。
原始文化中初民的宗教情节浓厚,他们从万物有灵论认识到世间万物变化百态的主宰,这种主宰即是神灵,居住在山间的初民为了祈福,便忠诚地祭拜众山神。从他们描述的至少两种动物组合的山神的外貌中,图腾崇拜观念在悄悄地崛起。初民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神话思维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