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习性 >> 从炎黄之争联想到用人艺术的重要性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有炎黄子孙都对二人心怀敬意。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其实炎黄二帝也是争夺过天下共主的,也曾互相攻击过。上古时的阪泉之战就是炎黄二帝争夺天下共主的决定性战役。黄帝在这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奠定了他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
大家知道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需要有治理之才,治理之才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会用人。一个领袖再精明强干,手底下没有一批精兵强将,他一个人也孤掌难鸣。我个人浅见,炎帝之所以败北于黄帝,与他用人方面不如黄帝有很大关系。
咱们先说一下炎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刑天。
刑天,本来是炎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在与黄帝大战时,被黄帝砍掉脑袋,因此称为“形夭”,意为“形体夭残”,后世大约是误记,变成了“刑天”。
陶渊明这样称赞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存”。
刑天是继蚩尤之后原炎帝部落的最强大将领,估计与蚩尤交情非常亲厚。所以蚩尤兵败后,刑天就义无反顾地举起反叛黄帝的大旗,誓要与黄帝一决高下。
然而事实是刑天也败了!作为炎帝阵营的最强将领,刑天的武力值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败,有很多原因。但是中国人做什么都讲个天时、地利、人和,刑天之败与他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肯定是有关系的。就算刑天有断头不死、以乳为眼、以脐为口之能,他也只能徒劳地挥舞手里的“干戚”对天咆哮而已,丝毫改变不了天下大势。
刑天败后,神农氏再无可与轩辕氏争锋之人,炎帝昔日部落彻底臣服与黄帝。炎帝与黄帝的身份地位来了个戏剧性地对调——炎帝从黄帝的“领导”变成“下属”。一切事物,有因才有果,大家仔细想一想,炎帝失势的结局其实早就暗藏在他的用人之术里了。
蚩尤、夸父、刑天都是炎帝重用过的人,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这几个人都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都有大本事。都曾令黄帝伤脑筋去对付。
第二,都比较执拗。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一条道走到黑也不悔,甚至不惜付出性命。
所谓孤勇,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
其实炎帝方还有一人也体现了这个集团群体的“率性而为”的属性。这个人就是精卫——炎帝幼女女娃。女娃独自出游、孤身犯险,在东海上莫名失去性命,变成一只精卫鸟。她就以一只小鸟之身,靠口衔枯枝、小石子,妄图填满沧海以泻恨意。这种行为是不是让大家想起“蚍蜉撼树”“不自量力”这两个成语。
炎帝喜欢用的都是这样的人——孤胆英雄,一群让你感其挚诚却又怒其痴妄的人。治国平天下需要的是什么,谋略、智慧为主,武力、攻伐为辅。
所以炎帝败落也不十分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