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习性 >> 从治愈咖啡馆到社区康复,精神障碍患者
新民晚报讯(记者孙云)半年前,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里开出一家特殊的“治愈咖啡馆”。负责运营这家咖啡馆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中心的精神障碍康复患者。这家咖啡馆,是中心为康复患者提供的又一实训平台,在此之前,中心已经经过几年的探索,让康复患者在导医等岗位上开展志愿服务,再加上长期开设的各种职业康复、艺术康复等课程,希望借此让精神障碍康复患者能平稳回归社会。当然,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不过,昨天,杨浦区在殷行社区举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工作推进会,在上海率先探索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转介、就业转介和社区支持。伴随着民政、残联、精卫中心、社区卫生中心、专业社会组织等更多机构联手合作,“治愈咖啡馆”的温暖梦想将不再遥远,更多精神障碍患者有望摆脱疾病,回归社区。
图说:“治愈咖啡馆”。资料图
与其他一些疾病不同,精神障碍的高发年龄段是18至35岁,这一年龄段的患者通常原本都处于求学和工作状态,一旦发病,自身的心理落差很大,在康复过程中,失落感也会更强。同时,与其他许多疾病乃至残疾种类相比,患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难度更大,也正因此,他们的康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心病还需心药医”,因此,在精神卫生中心和残联为持证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服务的“阳光心园”中,职业康复等各类康复手段被普遍运用。但是,尽管许多患者都在精卫中心和“阳光心园”中得到了技能锻炼和很好的康复,回归社会仍然困难重重。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上海从今年起将全面推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杨浦的殷行社区作为全市唯二的试点社区,首先展开探索。
图说:活动现场。孙云摄
昨天,依托殷行街道原有的“阳光心园”,一个全新的“心港湾”社区康复服务基地又在殷行社区启动建设。杨浦区民政局邀请精神科医师和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师等担任专家顾问,为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提供更加充分的专业支撑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恢复职业能力,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在降低复发率、致残率的同时,探索不断提高自理率和就业率,更好地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让康复患者也能回归社会,平等共享社区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