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习性 >> 从峰爆习惯中国式超人,从朱一龙开
《峰爆》一上映,评价“冰火两重天”。
一方是《你好,李焕英》都未能撼动的观众“破防”。
公认泪点1:洪赟兵为救全县人,让儿子以自己为落脚点,跌下悬崖;
公认泪点2:洪翼舟、卢小靳在结尾处的通话——
那时洪翼舟筋疲力竭、心如死灰,本想和山体“同归于尽”……
却为了卢小靳的柔情再次化身铁汉……
另一方认为,这部剧的若干糟点毁掉了整部影片。
比如,为啥洪翼舟父子雨天可以徒手攀岩?
为啥飞机离山体那么远,小洪一跳就抓住了飞机?
那《峰爆》到底好看不好看?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美人这就来系统评说评说。
01故事完整:《峰爆》叙事的1条主线和3条支线
《峰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小县城发生史无前例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将在2天内吞没县城,16万人命悬一线!
爆破研究室主任洪翼舟(以下简称小洪,朱一龙饰),是最早发现灾难端倪的那个。
第一次发生小规模山体滑坡,物探雷达技术员卢小靳(焦俊艳饰,小洪的女朋友,以下简称小靳)因预测失误而挨骂。
小洪为证明“山体岩石2小时内发生巨变”并非小靳的锅,到附近山体攀岩获取数据,过程中意外发现山体出现巨型裂缝!
而此时,县城已经开始山崩地裂——
列车脱轨、地面塌方、山体掉落的岩石将大客车两次砸入地底、消防员牺牲……
危难当头,刚来到县城的老铁道兵洪赟兵(小洪的爸爸,以下简称洪爸)和小靳展开紧急救援。
老人家在地下找到受困大客车,吐口唾沫在车窗上写下一个“闪”字,麻利地用铁锨砸开车窗,成功救出一位主播、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一个保险员……众人在洪爸的带领下,从地底大溶腔中寻路求生。
另一头,已经将数据传回总部、听说父亲遇险的小洪急速赶回县城,却因归来途中遭遇滑坡跌入岩洞,意外与父亲相遇,父子二人共同带众人脱险……
此处的“深洞求生”剧情巧妙:
洪爸用羽绒服里的绒毛试风,又用石头扔下深渊让孩子数秒测深度。
“第一秒五米,第二秒十五米……共四十四米深。”
通过自然的剧情交待洪爸“老铁道兵”身份,为后来“中国铁道兵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人”的主题思想做铺垫。
父子带众人脱险后,又加入“炸方清方,寻找爆点”的救援行动中。
爆点的确定,曾产生两次判断失误:
第一次,是何工未相信小洪的判断,认为他在为女朋友遮掩。
第二次,小洪首次数据传回后发现原来的“小滑波”只是假相,真正的裂缝在转移。真正的灾难,可能在2小时内造成云峰山滑坡,城镇损毁率95%。
(这个阶段小洪和老洪正困于大溶洞中,他们吃惊地发现地下水位急速下降,灾难在提前)。
不在一线的工程师做出“只能用炸隧道的方式保县城”的判断——用足吨炸药,炸掉云峰山保县城,但成功率只有45%。
只有第三次的决策是正确的,也就是小洪脱困后给出的“一线”建议:可以通过炸云峰山旁边的小山,让它提前塌方形成路障,从而挽救县城,成功率90%,而且只需要公斤炸药。
这三次决策不是一蹴而就,也没有像西方灾难片那样“凡决策都正确”,而是边实践边摸索。
甚至在第三决策确定同时,仍准备了炸隧道的B方案(有一个镜头是往隧道里布炸药)……可以说,这是中国灾难片的特点:叙事客观,突出“平凡英雄”。
据说,编剧为了让爆破情节更真实可信,看完了爆破专业4年的教材。
剩下来的唯一难点,就是如何在小山上放炸药了。
因为岩石松动,普通人搞不定,一线最了解岩石情况的小洪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我们离洞口最近,我去放炸药。”
当指挥官丁雅珺问他“你知道你上去有可能下不来了吗?”
小洪说:“我知道,但值得。”
为了安慰刚刚一起死里逃生的父亲,他说:
“如果换做当年的你,你也会这么做的。”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前脚从直升机上下来,父亲也紧跟着来了。
攀岩进行到一半,路死了,因为小洪没有了落脚点。
此时洪爸说:
“来不及了……来,我给你当落脚点!”
“今天是我退休后,最高兴的一天,我这个老兵还能派上用场。”
他毅然命令儿子,踩他的后背,跳向下一个落脚点。
儿子成功了,但山岩湿滑,洪爸毫无悬念被蹬下悬崖。在空中,他向儿子敬了一个军礼……
剧情发展到这儿,《峰爆》其实同时进行了一条主线、三条支线:
一主:老洪和小洪如何完成炸毁山峰、改变塌方方向、拯救县城的任务。
三支:
1、国家兴建十年、牺牲若干铁道兵的地铁隧道终于要竣工了,但炸隧道可能保住县城,“领导”们炸还是不炸?
2、老洪当年建铁道遇塌方,执意抢险不回家看病危妻子,12医院却落水身亡,自此后患上“落水恐惧症”,父子之间如何在大难面前解开恩怨。
(小洪在深潭中救老洪时,心病就治好了,因为他同时“救”了父亲和母亲)。
3、洪翼舟“中国式硬汉”人格的进阶和升华。
父亲死后,小洪几乎放弃了生的念想,所以当他搬完公斤炸药后,拒绝救援,等待5分钟后和山体一起粉身碎骨。但卢小靳的柔情和深情救了他(中国式硬汉是有家庭、有亲情、有爱人的)……
自我、小家、国家,剧情以一主三支的铺陈了三个层次,把故事讲得既委婉又大气,而且层层递进,不可谓不绝。
02表演:焦俊艳、黄志忠、朱一龙“铁三角”荡气回肠
好的演员能把故事表达彻底、观众情绪拉满。
焦俊艳、黄志忠、朱一龙这三个主角,让《峰爆》的故事更加荡气回肠。
焦俊艳饰演的卢小靳,一开始见洪爸时憨笑就把我逗乐了——一个朴实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傻媳妇就此被演活了。
后面的经典哭戏前面提到了,本年度与焦俊艳这一段哭戏媲美的,怕只有《山海情》里的“水花”。
似乎灾难的叙事关键点,都是通过小靳的表情传达的。
比如第一次塌方,她大喊:“要塌方啦!”。
比如,她收到小洪获救的短信,其实是编剧要交待小洪给出的“第三套爆破方案”。
朱一龙这一次戏份很重,但他同样给力!
这个原本因为“好看”“气质过于温柔”大概率被判断为“鲜肉”的演员,这一次证明了演技,还向观众展示了什么是“中国式接地气的英雄”。
比如,飞车回去找父亲那一段——
小洪跟山体滑坡比速度、漂移,最终被巨石冲下山坡。
失事瞬间他没有惊慌,而是在空中控住油门,冷静跃过壕沟……这是一个高智商型“硬汉”!
“英雄”的情感也细腻——
开头小洪温柔地亲小靳脸颊一下子被“温柔”到了(好甜好真实)。结尾和小靳通话时,你可以在朱一龙眼中读到到小洪复杂的内心:
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想珍惜小靳的幸福。
小洪给人以这样的印象:不像战狼那样天生神力,但他有高智商头脑、有经过后天严酷训练而成的强健体魄,还有为了亲情爱情可以承担一切的心。
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男友、丈夫、父亲吗?
朱一龙的演绎的“温柔硬汉”,很可能成为吴京之后“中国大片”里新的硬汉类型。
黄志忠饰演的洪爸就不用说了,“老戏骨”三字值得。
中国铁道兵“灾害面前,生命至上”的人格化代表就是“洪爸”。
在大溶洞,父子俩恩怨对话的戏,黄志忠比朱一龙的分寸感更强(这一段小洪的台词有点啰嗦)。
演员当中,唯一感觉“不达标”的是陈数。
虽然有着“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炸药量上一倍,炸!”这样的高燃台词,但依然挽救不了这张瓜子脸带来的柔弱感,和演技程式化造成的出戏。
不得不说,陈数这一次的表演勉强及格。
03中国灾难片为什么不能有主旋律和中国式超人?
《峰爆》无疑是好看的。
“中国式救援”精神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懂的感动,也是中国人才能感受到的真实。
影片里铁道人建地铁十年,不知道有多少人牺牲、受伤(何工髌骨骨折)是一个真实对照——“成昆铁路修建时,平均一公里牺牲一个”太扎心!
为了国家发展富强、人民的幸福,铁道人视铁道为命,但当有人命与铁道必选其一时,“铁道人”他们坚决放弃了自己的血和汗,选择了“救命要紧”。
并且,他们对抗灾难的方式就如中国的太极一般,寻找与其“和谐共生”的办法,舍物取人,引其向“善”,从善如流。
可以说,这样以“智慧”和“仁爱”为主题的“中国式灾难片”,歪果仁还真的拍不出来。
认为《峰爆》是主旋律、献礼片就不去看?其实大可不必。
认为“洪氏父子”被夸张成超人就骂它是烂片的人,未免太矫情了:为什么外国的超人可以接受,中国就不可以有英雄?
中国人向来喜欢超越时空去构架文艺作品,从玄幻、剑侠到唐代以来中国画……多重时空构图、构思作品的审美体系,本来就超越了好莱坞。
过去,我们的影视剧太过于沉溺于历史和现实之中了:爱情、买房、孩子教育,现实主义题材越来越写实,写实到令人窒息,极度地缺乏灵气、理想主义。
这样的现实题材往往只能流行一阵子、励志了一个群体,然后覆灭。
我们会发现美国“超人片”常体现着美国核心价值观——
这些超人自由和个人主义性格非常鲜明,每当灾难来临,他们总会适时出现,潜能被激发,在反派的压制下化险为夷,然后拯救整个国家。(图为美国队长徒手掰飞机)
而中国的电影,为什么就不能体现中国的价值观?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万众一心”,亲情和爱情可以内化为“小宇宙”,从而战胜灾害、超越生死?这样的主题,它不香吗?
就像“美国队长”身上的超人力量、经历沮丧、觉醒、升华,“洪氏父子”也可以通过卸下父子心结,而产生超乎寻常的默契和力量,凝聚两代铁道兵的力量,成为超人式英雄。
中国不会打造超级英雄,但请观众不要阻止,让每一个中国的平凡人“变成”英雄。
英雄,其实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神话”,一个从意识里走出来、抚慰心灵的形象。中国人既然有自己的英雄,又何必把“美国队长”当作抚慰心灵的力量呢?
甚至,我认为编剧应该更大胆些,把人物卓绝能力铺垫得更自信一些(比如小洪天生对岩石天生有异能感应),反而不会有这样的夹生感。
可能很多网友最先GET到了导演的手法,用这样的“神话”般的描述,来寄托对电影人物的爱:
“父亲在山里,母亲在水里,从此洪翼舟遇山添翼,遇水做舟,小洪要好好活着啊。”
“电影很燃,男主叫洪翼舟,是一个下水成舟,飞天成翼的强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