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习性 >> 2005年,汪精卫77岁的儿子回到祖国,
汪精卫在历史上一直是很有争议的人物,本来也算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青年,哪想到竟然一步步堕落到人人不屑的大汉奸,实在是有些可惜!他本名王兆铭,精卫只是他的笔名,这个笔名来源于《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神话故事,寓意着自己要不畏险阻,坚持不懈。
从这方面来看,汪精卫不仅是个文化人,更是个有抱负有追求的文化人,因此要说他以后成为汉奸,还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年时,孙中山在东京组建同盟会,主要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封建社会,建立民主的中华民国。而同盟会也曾因此付出巨大牺牲,到年里一共进行了六次武装起义,但皆是以失败告终。
这时,梁启超站出来指责同盟会革命党领袖:自己躲在国外享安逸,却教唆青年们在国内搞暴力革命,只是为自己谋取福利。此话一出立马激起千层浪花,连同盟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孙中山的声音。
这时候,汪精卫站了出来说“为了早就同盟会和革命党,我要去刺杀清政府高官”。汪精卫想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同盟会高层的革命决心,以唤醒众人对革命的热忱。
但汪精卫自己也知道,刺杀其实没那么容易,他不求一次成功,只求用此行动来回击外界的流言蜚语。汪精卫的这次行动,重新唤醒了世人对同盟会和革命运动的信心,尽管他刺杀行动失败。
汪精卫行动失败后,汪精卫被抓捕进监狱中。后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也曾邀请汪精卫担任广东省都督,却被汪精卫以“不做官”的承诺谢绝。直到年宋教仁被暗杀,汪精卫顺应孙中山的号召发起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这才从法国回来参与革命。
不过,这次革命依然被袁世凯粉碎,此后孙中山流亡日本,汪精卫流亡法国。
二次革命失败以前,汪精卫一直是个积极热血的革命人物,但失败以后,汪精卫的人生观发生巨大变化。
他一直认为,只要推翻清政府,就可以还百姓一个国富明强的社会,可现实却与想象天差地别。在这被迫认清现实的过程中,汪精卫从一个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多心多疑的政坛人物。
一开始,汪精卫当选民国政府主席,他在成立仪式上高呼“挥师北伐,统一中国”,因而受到万人追捧。此刻汪精卫秉承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路线,因而任命许多共产党人士参与政府要职。
但这个平衡却在不久后被打破,廖仲恺被刺杀,汪精卫落入窘迫。
廖仲恺马日事变爆发,两派产生裂变,许多共产党人被害。共产国际给武汉工农革命军传来密令“五月指示”,没想到却被交给了汪精卫。这其中的一条“无视国民党禁令,组织革命法庭审判反革命军官,改组国民党委员会由工农取代”彻底激怒了汪精卫。
他认为,原来共产党根本没有合作的心思,从此他坚决地站到共产党对立面。
抗战爆发,汪精卫犹豫不决,因而受到“亲日派”摆布,听信其“对日和平”的言论。但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原本想着是曲线救国,却不知走进了投降日本的道路。于是,汪精卫彻底“恐日”,在年12月发表第三次声明,彻底踏上“卖国”的道路。
当然,汉奸的路自然是难走的,他成为近代中国的头号汉奸,连老婆陈璧君也背上汉奸骂名。两人也是作茧自缚,下场真是死有余辜,年汪精卫因病去世,而陈壁君则是死在了监狱之中。
这二人曾生育了六个孩子,但有一子夭折,其余全部在国外生活。其中有一子名叫“汪文悌”,曾经在汪伪政府任职,抗战胜利后也被判以汉奸罪,刑期一年半缓刑五年。后来,汪文悌一直定居在香港,直至年才再次回到大陆南京,他看着父母的跪像,心中自然五味杂陈,但嘴上也仅是说了一句“做了错事就应受到惩罚”。
不管汪文悌是否真心,他父母的过错是铁板钉钉的,即便心中再有不舍也只能咽下。纵使汪精卫曾经也是风华正茂的革命志士,但一朝背叛则是永世背叛,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汉奸之名永远无法抹去。他这一生做了大半辈子汉奸,死后仍然要遭到世人唾骂,只能说是罪有应得。
在阅读中增长见识,我是景尘,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