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形状 >> 靖南王耿仲明做了什么事为何被吓得自杀
文/晚风暮雨
耿仲明是明朝知名度最高的降(汉)将(奸)之一,被清廷封为“怀顺王”,与孔有德(恭顺王)、尚可喜(智顺王)并称为“三顺王”,为清朝入关和南侵立下汗马功劳。
但耿仲明还未来得及享受荣华富贵,就遭弹劾,被清廷问责,最后在极端恐惧之中自杀身亡,结束了并不光彩的一生。
耿仲明画像耿仲明到底做了什么事?以至于害怕到自尽呢?
耿仲明,字云台,原为明朝皮岛守将毛文龙部下,毛文龙死后,调往山东登州任参将,崇祯五年和孔有德一起叛乱,攻陷山东多个州县。
叛乱失败后,耿仲明和孔有德打算向后金投降,他们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称:“……久仰明汗网罗海内英豪,有尧舜汤武之胸襟,无片甲只矢者,尚欲投汗以展胸中之伟抱,何况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备,更与明汗同心合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此出于一片真热心肠,确实如此,汗若听从,大事立就,朱朝之天下,转瞬即为汗之天下,……汗速乘此机会,成其大事,即天赐汗之福,亦本帅之幸也。汗若不信,可差人前看其虚实如何?本帅不往别地,独向汗者,以汗之高明,他日必成大事,故效古人弃暗投明也,希详察之。”
耿、孔贬低明朝,吹捧后金,甚至极力鼓动后金攻打明朝,这封信之无耻,与几百年后汪逆精卫的“艳电”相比也不遑多让!
皇太极览信大喜,用后金最隆重礼节迎接耿仲明和孔有德,并破格优遇厚赏,任命孔有德为都元帅,授耿仲明为总兵官。
耿、孔投降时,部队损失惨重,只剩下一万二千多人,包括:副将、参将、游击等军官共人;精壮官兵人,官兵家属共人;水手壮丁人,家属人,总计人。
但这支部队包括成建制的炮兵部队和火炮,以及几位素质很高、业务能力极强的炮兵指挥官,如火器副将吴进盛、火器营参将潘学、管红夷大炮参将卢之能等人。
这支炮兵部队的到来,极大增强了后金的攻坚能力,瞬间改变了辽东战场的形势。
在此之前,后金虽然屡战屡胜,但进攻明朝坚固的城市时,主要依靠人力和云梯、鹅车等过时的攻城器械,仅有的几门缴获来的火炮,要么缺少炮手,要么缺少火药,作用有限,每次攻城,都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
后金八旗有了成建制的炮兵之后,如虎添翼,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视明朝的坚城和要塞为无物,后来的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等一系列攻坚战斗中,破城速度大大提高,后金士兵伤亡比之前大幅减少,这其中,炮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耿仲明和孔有德投降之时,明朝的悲剧就已经注定。
耿仲明跟随后金(后来改国号为清)东征西讨,尽心竭力,先后攻旅顺、破皮岛、败李自成,定陕西,下江南,平湖南,屡建战功。
清廷乐观地认为消灭南明指日可待,用不到“三顺王”了,就把他们打发到辽东驻守。
永历二年(公元年),金声桓、李成栋、姜瓖等清军将领先后反正,各地反清起义不断,清廷兵力捉襟见肘,不得不从辽东把“三顺王”请到北京。
同时,改封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孔有德为定南王,令他们每人率一军前去平定广东、广西和福建。
耿仲明和尚可喜部下仅有数千人,再加上清廷派来的部队,也就一万多人,凭这么点兵力去攻打一个省,无异于送死。
所以两人请求增强兵力,缩短战线,最后,清廷令耿、尚可喜二人联合进攻广东,孔有德独自攻取广西。
出发后不久,刑部官员上奏耿仲明的部下梅勒章京陈绍宗等人私自藏匿逃人,触犯逃人法,论罪当死,“摄政王”多尔衮派人严查此事。
所谓“逃人”,就是逃走的旗人奴隶,主要是汉人,为维护旗人利益,清廷对逃人和私藏逃人者处罚极重。
耿仲明和尚可喜收留了多逃人,闻讯急忙上书请罪,但耿仲明胆小,上书后依然担心遭到清廷严惩,惶惶不可终日,走到江西吉安时,精神崩溃,自缢而死。
多尔衮认为当下正值用人之际,否决了大臣们严惩的意见,决定对耿仲明和尚可喜等人罚银四千两以示薄惩。
清廷从轻处罚的诏书送到江西时,耿仲明早已死去多时。
耿仲明为清廷屡立战功,又被封为靖南王,竟然因藏匿逃人一事被吓得自杀,可见,这些降将在清廷的地位实在不高!
耿仲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也算是报应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南明史》、《明史纪事本末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