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人类传说比较与世界观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10/2 15:08:23   

摘要:这是国际冰雪规划大师、世界冰雪旅游合作组织首席专家巩其昌在出席冬奥主题活动日冰雪产业发展与人类大会时的讲演整理。

一、关于洪水

(一)中华文明:

1、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论衡·谈天篇》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2、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郭璞注《山海经》写《山海经图赞》有“精卫”条:“炎帝之女,化为精卫。沉形东海,灵爽西迈。乃衔木石,以填攸害。”)

《抱朴子·内篇》卷二:精卫填海,交让递生。

《博物志》卷三: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故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律学新说》:伞盖山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浊漳水之源也。庙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鸠。俗言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盖以精卫之事而傅会也。

《乐律全书》:又西北三十里曰发鸠之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宋政和间祷雨辄应,赐额曰“灵湫”,盖浊漳水之源也。庙中塑如神女者三,傍有侍女,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使民觉而防之,不至暴溺。羊头山神,指神农也。然白鸠事,诸志未载,以其近怪,故不语耳。

《读山海经十三首》: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夭(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3、大禹治水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女娇”、“女趫”。《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华阳国志·巴志》:“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和间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顾及儿女私情。

(二)其他文明:

1、诺亚方舟

上帝对诺亚说:你要用歌斐木(柏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肘(古代长度单位,1肘=0.44米),宽50肘,高30肘……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因为再过7天,我要在地上降雨40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

诺亚就遵循着上帝的吩咐行事了。

当人和各样活物都进去之后,过了7天,洪水泛滥在地上;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2月17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圣经-创世记》

二、关乎干旱

(一)中华文明

1、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后羿射日

史记正义》《括地志》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又云羿所封之地。”

《楚辞章句》

原文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选自《楚辞章句》卷三《天问》的注文。

(二)其他文明

玛雅文明

三、关于创世

(一)中华文明

1、盘古开天地

2、伏羲一画开天地

3、女娲抟土造人

(二)其他文明

1、上帝造人

四、关于火

(一)中华文明

1、燧人氏钻木取火

2、祝融火正

(二)其他文明

普罗米修斯盗火

五、关于文字

(一)中华文明

1、仓颉造字

(二)其他文明

上帝

通过以上对比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华文明的传说符合人类认知成长的一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二、各自来源符合传说的一般特点,多源头、代代传承逐渐丰富,西方归结于一个万能的上帝。

三、中华文明的传说逐渐被考古和文物证实,而其他的传说一次次的文物造假事件被披露,露出一些端倪。

《冰雪时代》整理张维晓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5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