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放假前,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班级家长群里,老师要求学生假期准备两本书,原话如下:
“准备两本书——《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下周开始师生共读。”
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回老家过中秋,但是心却一直纠结在给孩子买书上,因为孩子的班级家长群里炸锅了。有讨论买什么版本的,有问去哪个书店买书的,到后来,是有家长说各书店断货了,到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书等等。孩子他妈妈沉不住气了,商量着早点回去,不要买不上书,影响孩子。我说可以在老家书店买的,妻子却担心版本不一样,既然是一起读,最好还是和别的孩子同一版本的好。
提前返程的路上,与孩子同校同年级的一位家长给妻子打来电话,问及买书,说到她要去书店,可以帮忙一起买书的。这才安下心来,返程的脚步,似乎没有了那么匆忙。
节后第一天,晚上孩子回家写作业,其中一项是自读《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盘古开天辟地》,老师要求孩子读后由家长监督复述,能复述下来以后,家长在该篇目后签字确认。
第二天,老师在家长群里通知,点明抽查到孩子的阅读与复述情况好,希望其他孩子努力。孩子很高兴,晚上回家,早早做完了其它功课的作业,拿起《中国古代神话》开始了阅读,随后是要求我监督复述。
今晚阅读的篇目是《孟姜女的传说》。
我看着书,孩子背诵一般的复述着故事的内容。
孩子顺顺利利的复述下来了,我签字。当孩子拿回书的时候,瞥见我在书中某处打了一个问号,问我“为什么?”
书中《孟姜女的传说》开头介绍孟姜女家住八达岭,其后范喜良逃避秦始皇抓伕,误打误撞躲进了孟姜女家。被发现后,孟父问:“从何处来?”范喜良回答说:“从这村北。”
我问孩子,范喜良是从其它地方逃来的吗?
孩子说:“是!”
“那他为什么不往远离长城的地方跑,反而是跑到了长城边呢?”
孩子回答不上来。
“范喜良和孟姜女是一个村子的吗?”
“不是,他是逃来的。”
“那他为什么告诉孟姜女的父亲他是这村北的?按道理说他没有撒谎的必要呀。”
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也许,编写这书的人知道怎么回答吧。其实,需要这位编书人回答的问题远远不仅于此。
书中写道:“这时候,秦始皇就修边了,在这八达岭造长城,到处抓人做工。那年头谁要被抓去了就不放人,要等长城修齐了才能认人回来呢。那时候都是白天,没黑夜,一天十二个太阳,一个撵一个,三天三顿饭,人饿死的,累死的不知多少。”
这里需要编书的人回答是,后羿是秦汉时期的?
书中第6页,“这时候天快黑了,客人也散了,孟姜女和范喜良正准备入洞房呢,就听鸡叫狗咬。”
请问编书人,此处“天快黑了”,与上文“那时候都是白天,没有黑夜”是否矛盾?
我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用红笔在“那时候都是白天,没黑夜,一天十二个太阳,一个撵一个,三天三顿饭,人饿死的,累死的不知多少”等句子的下面画着波浪线。作为父母,我不知是要鼓励孩子学习编书人穿凿附会的能力,还是应该找一找这编书人,问一问究竟?
还没有完,我们接着看。“孟姜女和范喜良正准备进洞房呢,就听鸡叫狗咬”之“鸡叫狗咬”,“孟姜女一看,丈夫被抓走了,大哭小嚎,闹了一阵,也没办法”之“大哭小嚎”,“这个仆人走到半路上,就开始说浑话了,想调戏孟姜女”之“浑话、调戏”,“秦始皇赏了县官金银财宝,给他升了官,就霸了孟姜女”之“霸”,用词之粗俚浅陋,不堪卒读。
惊心之下,我翻寻自己所买《中国神话》(袁珂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年2月北京第1版,年2月北京第1次印刷),对比阅读了孩子买的《中国古代神话》(靳瑞刚编,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年6月第1版,年6月第2次印刷)。细读之后,有了如下发现:
《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创造人类》、《仙山的传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寒冰上的弃儿》、《舜感化了弟弟象》等7篇,原文照搬了年出版,由袁珂先生编写的《中国神话》;稍加删减照搬的有《女娲补天》和《鲧和禹治理洪水》两篇;另外,该书中《刑天舞干戚》、《神农代尝百草》、《阿里山》3篇,与百度百科词条中的故事板块几乎完全相同;而前文所述《孟姜女的传说》一文,编写者不详。
如此,该书,进市场,进书店,进校园。
面对市场上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种版本的书籍,小学生没有选择的能力,大多数家长的选择同样有心无力。孩子无辜,家长无助。
孩子无辜,在那幼小而又纯净的心灵中,书籍的内容、老师的教导、家长的言行都是对的,没有错误。可想而知,阅读了那些行文不严谨,甚至是谬误百出,东拼西凑而成的书,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该会是多么的恶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如果书籍本身出了问题,那么阅读这些书籍的人尤其是小学生们,会在求学路上多走多少的弯路啊!
家长无辜,如果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必做一项事业,那真可谓“善始者实繁”。无论他们如何的忙事业,忙工作抑或忙于生计,也无论他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高低,在孩子小学受教育阶段,总是倾尽全力。对于很大一部分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付出,几乎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无差别的爱以及自身善良勤劳对家庭对社会的担当带给孩子以熏陶与教育;一部分是金钱的付出。金钱的付出包括给学校,给辅导机构,给书店等等。通过金钱,他们把对孩子的教育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辅导机构、书店和社会。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出版社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什么书有市场且出书成本低就出版什么书;部分书店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哪位经销商给我的是既热销进价又低我就卖谁的书;部分老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为了评优、评职称,甚至是某求
学校的一官半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味地追求高分数。他们用高分的模板套出了一个又一个得分机器。这种教育,没有审美,没有人文,没有思想,只有“审分”——也就是考高分的思维定式。
在这种情形之下,久而久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克终者盖寡”。部分家长孩子的成绩好,做宣传扬美名的是这些人或机构;部分(大部分)的孩子成绩中等或不好,原因是家庭的是孩子自身的,无关他人。由此可知,家长的焦虑程度有深了。
笔者的孩子上小学这三年多了,三年来,和孩子一起学汉语拼音,学英语,学围棋;一起和孩子阅读,一起和孩子打乒乓球,还有计划中的一起游泳等等。我曾经幻想,有朝一日,我会自豪地说出某某小品演员的一句台词:“练着练着,把他练下去了,把我练上来了。”但随着孩子地长大,自己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于焦虑。这不,现在,我又要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给孩子购买书籍所需要的版本学知识了。
版本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以为这是那些鸿学博儒,皓首穷经所能明了的事;或者,是从事这个专业的学者,平日里所研究的事;最起码,是出版社里的某些部门的人应该干的事。因为,出版社要对自己所出版的图书质量负责,尤其是对所出版的受众是小学生的图书,更要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不仅是教育孩子在求学阶段要切实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不仅是呼吁教育部门和家长要做好教育孩子的事情,我想,这也是呼吁那些与教育有关的行业,比如出版儿童阅读书籍的出版社,也要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