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由华为注册“鸿蒙”商标引发关于华为注册整本《山海经》的热烈讨论,一时间我们既惊叹于他们的浪漫,又生发出一种浓浓的文化自信。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使用古书中的意象来为产品命名,比如:华为的手机芯片,取名麒麟;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升腾;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等等......鸿蒙一词取自古书,并不是出自《山海经》,西汉著作《淮南子》中也对“鸿蒙”有记录:至德之世,甘瞑于溷之域......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但很多人为什么会认为是《山海经》?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古籍里,《山海经》,一部上古奇书,也是中国神话记载的开端,书中那些奇禽异兽,是栖息于远古山川中的实有之物,还是浮游于古人梦魇中的精魅幻影?围绕着它身上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却一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其作者和成书时间也无处取证,因为都没有实质性证据确定。《山海经》现最早的版本是由西汉刘向和刘歆父子合作编撰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山海经》由《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组成,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座山,条水道,多位历史人物,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有人说《山海经》不仅是中国的上古历史,更是一个世界上古历史地图。对《山海经》内容性质的认识,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而刘秀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但对《山海经》记载的内容,怀疑的人大有人在。鲁迅先生本人只把《山海经》当成奇书异书来读,而对其所记一切都是很不以为然的,以一句话作为评语:《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司马迁著《史记》,本想借鉴《山海经》里面记述的地理、历史等内容,但翻阅之后,最终还是摇头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倒是信奉《山海经》所记,不遗余力进行校订,并给汉成帝上表,力陈《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着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但世上终究还是疑《山海经》者多,信《山海经》者少。晋人郭璞给《山海经》写序,就说:“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就因为《山海经》“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将之归于志怪小说一类。大历史学家顾颉刚更直言《山海经》乃是纯属古人胡编瞎造的神话小说,对其所记一律予以否定。《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位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单就《山经》篇来看,《山经》是一部典型的山川地理博物志,它分东南西北中五方记述山川,每方又分为数篇,依次记载了数百座山的位置、名称,所出河流以及蕴于这些山川之中的草木鸟兽、金石矿藏各种物产。这些山显然是实有的山,而非出于杜撰。不仅如此,它还对这些草木、鸟兽、金石的形态和功用一一加以说明:对于每一种植物,说明它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长什么样的叶子,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样的药效;对于每一种动物,则对其脑袋、身体、尾巴、脚爪、叫声等等一一加以描述,还说明它可以用来治什么病……古人以高山大川为神灵之所栖居,《礼记·祭义》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所以,知名学者刘宗迪在《失落的天书》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山经》志地理,除了山川、博物之外,山灵水神也在所必记,我们不能因其多在神怪,不符合后世郡国地理学、科学地理学的标准,而轻易将之视为语怪小说,排斥于地理学之外。上古时代,常常以步履计程,在《山海经》中,究竟“一里”有多长?这一问题却从来无人认真留意过,而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它就是古书中通行的古里。谭其骧先生《论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即以一百里折合今日七十里的古里为《山经》的里距,据以推算《山经》的地域范围、考求山川之所在。刘宗迪专门撰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求证。他认为,既然《山经》各篇明确记载了各个山列的山数和里程,如果我们能够断定其中某一山列在今天地图上的准确位置和起止点,然后将《山经》所记里程与地图实测距离两相对照,就大致能推算出《山经》里程了。幸运的是,《山经》中恰恰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山列,其位置可以在今天的地图上准确认定,而且这一山列的特殊情况,也足以消除对《山经》里程数字可靠性的疑虑,这就是《东次三经》。实际上,《山海经》就有对远程测量术的形象写照。《海外东经》云:“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李约瑟认为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就是大地测量活动(《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页)。表明在《山海经》成书的时代,古人早已掌握了远程测量术。运用电子地图,量得这九个地点之间各段的里程和里程总和,从北隍城岛到蓬莱港的总里程为75.7公里(.4里),这也就是《东次三经》从首山尸胡之山至最末一山无皋之山之间的实际距离。《东次三经》全篇记载九山,九山之间总里程为六千四百里(原文云“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里数统计有误)。两相比较,《山经》的一里仅相当于今0.里,即11.83米!因此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中国的第一部地理志。但也有观点认为,《山海经》描述的不单是上古中国地理,而是一部上古世界地理。一位来自美国的亨丽埃特墨茨女士的认知要开阔得多。她认为《山海经》所记的山与海,并不局限于中国境内。《东山经》所记,应该在中国大海之东,即北美。为了验证这一大胆的想法,她开始丈量勘测,一英里一英里地按照《东山经》上记录的山系走向,河流源头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海外东经》记:“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中国古人用双脚丈量勘测山脉,一步一步地计算,她呢,也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丈量。她说:《山海经》中的中国古人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即山海图的地理范围应该是全球地理范围的!要不然,《山海经》也不会分为“海内”、“海外”与“大荒”等不同地域来叙述了。亨丽埃特墨茨女士在美洲的踏勘中,同时还发现了几处古代石刻文字明显与古玛雅象形文字不属于一个系统,反而与中国商殷之际的甲骨文极为相似,有些文字简直与甲骨文相同。《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或者神秘之处的就是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在文字产生之前,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先民们就已经在用史诗、用歌谣等口耳相传的形式讲述着天地开辟的奥秘、诸神造物的奇迹、祖先迁徙的传奇以及英雄历险的故事,讲述着人类与生俱来的爱的欢愉、生的欲望、死的恐惧,讲述着宇宙万象、日月运行、季节轮回、大地草木、林间群兽以及尘世间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的来历。这样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是每一个民族历史上最古老的记忆,蕴含了人类最深沉的智慧和情感,是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终极追问。后来的收集者,多少要带有个人感情与想象,也会夹杂着一些夸大其辞的描述和对未来的憧憬,就像现在很多雷人的电视剧一样,根据一个史实而去进行文学创作。这些“创作”出来的内容在整个《山海经》中并不是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夸张成分就加以否定。无论是从书的写作风格还是其涵盖的内容范围来看,《山海经》都是一本写实的书,但其中却出现了如此之多的谜团,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也许如今人类在某些领域,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了解程度,远远比不上古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