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修改稿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发布时间:2022/8/5 18:33:29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805/4925640.html

解读《道德经》1一1

无形无状、无边无际、弥漫着能量的虚空

〈原文〉

“道”①可道,非常②道;

“名”③可名,非常名。

〈注释〉

①道:《道德经》专有名词概念,特指“无形无状,无边无际,弥漫着能量的虚空”。

②常:常常,恒常,平常。

③名:特指“道”的名,与“道”的字对应。古代给人取名有对应的“名“和“字”。

〈译文〉

“道”,可以言说,但不是平常所说的道;

“道”,可以取名,但不是平常所取的名。

〈解读〉

这句话的主旨是提出“道“这一名词概念。

“道”,特指“无形无状,无边无际,弥漫着能量的虚空”。“道”是《道德经》的专有名词,是《道德经》最核心的概念。“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的、实际的存在物,只是一直没有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圣人老子发现并认识了“道”及其伟大性质,于是向人们推介。

为了表述的方便,老子给这个“总源头”取字为“道”,同时取了个名。

在中国古代,一个人的名称有“名”和“字”。”幼时取名”,人名用来区别彼此,有时含有一定的特征特性。“冠而字之”,字,是在本名之外的一个代称,用于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社会上表达尊称。

老子给这个“总源头”取名字延用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给人取名字的方法,即,取个名,还表字。用拟人的手法给这个“总源头”取名字,传递出一个密码,这就是,著《道德经》旨在研究人性,而不是意在研究宇宙天体科学,也不是意在研究自然物理科学。从总源头开始研究人性,就是把人性放在客观的科学的层面进行研究,而不是在哲学的,思想理论的,人生感悟的层面研究人性。从科学的层面,也就是从真理实相的客观层面所进行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必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真理性。

由此可知,《道德经》是一部关于人性的伟大科学著作。

《道德经》从真理实相的层面揭示了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最大的价值是什么的问题。科学的回答了人应当追求的最高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从一个平庸的人成就辉煌的人生。

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道”的含义,避免惯性思维带来的误解,本句强调了“非常道”,“非常名”。

人们平常理解的道,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道路。

二、规律,原理,原则,方法等等。

三、哲学观念,思想理论体系,人生感悟等等。

“非常道”,用排除法明确了这个真实客观的存在物:“道“,其内涵一不是指道路;二不是指规律,原理,原则,方法等等;三不是指哲学观念,思想理论体系,人生感悟等等,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物。这就从内涵上将“道”与人们通常所说的那些道区别开来。

人们平常理解的名,一般能看见或感知到“名”相应的具体对象,及其形体、状态等等个性特征,有一个固定的像。

“非常名”明确了“道”之名可能没有固定的像,“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这就从形态上将老子所说的“道”与人们通常所说的道区别开来。

《道德经》提出了“道”这一名词概念,并引导人们认识理解“道”,这对中华文化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古代的中国社会,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还处于无知和愚昧的状态,普遍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个主宰和决定人命运的天神、天帝,所以鬼神迷信、神学宗教观念盛行。《道德经》阐释的“道”,让人们明白了“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万物由“道”创生,而不是什么天神、天帝是造物主,否定了天命鬼神观念,人们从宗教迷信中摆脱出来,树立了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命自己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的自立自强、人定胜天的主流世界观,中华民族得以健康的发展,中华文化得以能够绵延不绝。

无生有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