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孩子在哪跌倒就在哪趴着家长改掉这两个习惯

发布时间:2025/2/14 13:28:31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s://m.39.net/disease/a_5962486.html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故事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所压倒。”总理在两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的这段话让我感受颇多。

这些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代表着的那种不肯向强大困难低头的精神,的确是我们这一代人骨子里就带着的。你问它从哪儿来的,我想应该是从我们童年时期的课本和父母面对艰苦生活的乐观奋斗中被自然浸染出来的。

然而在现在的很多孩子看来,这都成了不合时宜的迂直。他们常常理直气壮地说,活着只要开心就好,遇到困难就绕路走,碰到钉子就缴械投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学到难处觉得累,我就不学;这个学校要求高,我就换个学校。

家长怕孩子压力大心情抑郁,就抱怨社会太卷,但实际上,错的不在成功之路上的艰难,而是因为家长从小光顾着疼爱,没有在孩子内心中适时地种下艰苦奋斗思想的种子。

父母一个选择让家境相似、成绩相仿的两个孩子人生路差之千里

我在青岛二中任教时,认识这样的两家人。他们大人之间是世交,孩子是同班好友,学习成绩也都很优异。高二时,两家人想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上学。为了在新的环境互相能有个照应,一起把孩子转了过来。没想到,孩子不同的人生轨迹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两个孩子在原来的学校名列前茅,可是因为新的学校强手如云,她们的排名一下子就掉下去了。失去了众星捧月般的感觉,再加上新学校住宿条件较差,俩孩子便哭着给家长打电话。

其中一个孩子的爷爷、奶奶受不了孙女在外面受委屈,会把身体哭坏了,就给父母施压,让他们把孩子接回来。

父母也心疼孩子,觉得平时忙工作赚钱对孩子陪伴少,产生了过度补偿的心理,就把孩子转回了原来的学校。

另一个孩子的家长意志坚定一些,虽然也很心疼,但还是在跟班主任了解了孩子在校的情况之后,鼓励孩子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后来,回去的孩子轻轻松松就能拿前五名,过得逍遥自在;留下的孩子没有退路,只好在那些强手中拼命努力,起早贪黑,终于也挤进了前五名。虽然班级名次看起来差不多,可是由于整体水平的差别大,在高考中,留下的孩子比回家的孩子足足多考了近一百分!

四年后,两人分别大学毕业。当初回来的那个孩子依旧无法面对挫折,不知道换了多少份工作,哪个也不满意,愁坏了家长。而另一个孩子则坚强淡定,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求助家里,自己都能想办法解决。

如果我们像第一个家庭那样,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受挫,非要去当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铲雪车,铲走一切障碍的同时也铲走了孩子接受磨砺、自我成长的良机。结果是,即使等孩子上大学了,我们也没法放手,只好继续鞍前马后,事必躬亲,安排指导,把孩子养成了妈宝……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本能成为英才的孩子被养成了易碎品,归根结底,是父母的过度关爱,一看到孩子有点痛苦就花钱搞定,替孩子扛下所有。这其实是害他们。

想要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培养孩子坚韧的精神,家长首先不能过度心疼溺爱。

如果担心孩子被挫折压垮,我们可以这样循序渐进地做三件事。

一、多跟孩子分享探讨励志故事,打磨意志还提升阅读理解力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像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中国古代故事中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扬着勇敢、坚毅、顽强的精神,可以就这些故事跟孩子聊天,让他们辩证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再伺机引导。

比如有一次我跟一个亲戚的孩子聊天,他就说愚公移山很傻,怪不得叫愚公。

我就问他,那么在你心里,这样做的都是傻子吗?有没有英雄?

我就问他,比如面对敌人的铡刀,刘胡兰这么个小姑娘明知完全没有力量反抗,她宁死不屈,你觉得值得吗?

再比如电视剧《功勋》里那些在艰苦年代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保持初心保卫和建设祖国,创造出赶超发达国家的科研奇迹,奠定共和国科技基础的功勋人物,他们当初如果觉得太难了,可能一辈子都出不来成果,不如去做点容易的事,享受享受生活,那现在我们国家会是什么样?

孩子一下就明白了,告诉我,无论愚公移山还是精卫填海,都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代表着一种信念和精神,用来提醒我们,要敢于挑战不可能,不能轻易向困难低头。

这个时候,你要赶紧使劲夸他理解力好,同时正是给孩子树立苦难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好时机。可以给他讲讲,为什么中国古代会产生这些成语?

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但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复杂灾难饥荒也很频繁。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美德,才战胜了所有的困难,越来越强盛繁荣,而下一代的接力棒将会交到你们的手上,所以现在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没有苦也要自己找苦吃,锻炼自己的本领、耐力和心态。

二、“冷眼旁观”,适时放手,鼓励孩子应对困难,而不是动不动出手包办

我在人大附中当老师的时候,不少海淀家长神通广大,早早就给孩子把一切都铺垫好了。我观察,那些家境优渥、家长把路铺得最好的孩子,最后都不是成就最高的。反倒是那些长了反骨,不靠父母靠自己规划求学之路,闯出自己人生的孩子,后来都风生水起,成为了社会的中坚。

所以,看到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父母不要着急往前冲,也不要妖魔化困难和压力,而是要多做鼓励师,忍住不出手。

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的《Piper》,讲了一只小鸟的成长故事。鸟妈妈喊小鸟去捕食,它懒洋洋地赖在窝里不肯动,于是鸟妈妈只好飞了出去,当妈妈找到食物后,小鸟很得意,仰着脑袋等着妈妈把食物喂给它,可是妈妈并没有把食物喂过来,而是示意它自己去找食物。

小鸟看哭闹没用,终于走出了巢穴,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觅食之旅。

第一次觅食因为遇到海浪,羽毛被淋湿,小鸟产生了挫败感,把头埋在沙子下,不敢去再去尝试。妈妈没有就此纵容,拍拍翅膀飞走了。

万般无奈之下,小鸟开始了人生第二次捕食的旅程……

教育也是同理,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父母适当放手,调节好心态,不要因为一时得失而焦虑、坐不住。要让孩子知道,先要自己往前面冲,后面的父母是最后的退路,但尚未尽全力就不要轻易放弃认输。

三、鼓励试错允许失败,告诉孩子没有谁能轻易决定你的成败,除了你自己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碰巧的成功,我们追求完美的结果,但不追求完美的过程。

孩子失败了,你别急着数落教授经验,要接纳,然后鼓励他自我复盘,把每一次失败当成老师,才能换来下一次的成功。

当孩子能认识到这些,可以平淡地看待输赢时,他就有了好心态,能更快的摆脱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勇敢的走出下一步。

教孩子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父母自己更要先有面对失败的淡定,不能输不起,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看到你这样的表现才能愈挫愈勇。

四、父母的适当推动,让孩子如虎添翼

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盖房子时,我们不用管,但当他们“施工困难”时,我们要“搭一下脚手架”,看到他们迈不上去的时候,要能做孩子的阶梯。拿学骑自行车举例来说,教孩子骑车时,你会怎么做?

第一类父母,让孩子自己骑,结果孩子摔了几个大跟头,再也不想尝试了;

第二类父母,生怕孩子摔跤,牢牢地在后面扶车身,结果不敢松手,生怕一松手,孩子就随车倒下了;

第三类父母,教给孩子骑车技巧——不看地下看前方、集中注意力,告诉孩子自己会扶着车护着他,偷偷松手但是在安全范围内护航,不让她摔倒,感觉她掌握得越来越好了,再放心松手,结果孩子骑了一圈之后才发现父母早已松手,他一下子就自信了、胆大了,学会了。简而言之,父母要给予适当帮助,并见机行事,随时准备撤退。

孩子永远是你的孩子,但不会永远年幼无知,需要你的羽翼护佑。

真正的爱是适时的放手。

让他们对自己更自信,知道唯有靠自身的勇气与实力在困难中磨砺,一往无前,才能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4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