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种类 >> 地理之界文明之始精神之柱,太行山究竟
太行山是中华魂魄,是中华文明与历史的见证者,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太行山为“天下第一脊”,足见其重要地位,纵横交错的“太行八陉”更是自北向南,由西入东的重要通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太行山究竟蕴含着哪些力量?尚游河北带您揭秘其中奥秘!
▲河北嶂石岩01太行地势
太行山是我国山脉中具有重要界线意义的山脉,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我国重要地形单元的分界线,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示意图太行山并不是一座独立的高山,而是一系列巨大山脉的空间组合,它北起北京的西山,南至河南与山西交界的王屋山,绵延余公里。除了辽阔的覆盖面积,它的重要地位更多的表现在中国的构造地貌中,中国的构造地貌自西向东共有三个阶梯式形态: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0米以上;第二阶梯是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米之间;第三阶梯是东部地区的山地丘陵及平原盆地,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地带等,平均海拔均在米以下。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示意图太行山便处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是两者的重要界山之一,对于中国地貌轮廓的形成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屹立于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天下第一脊”的称号当之无愧!
07:3602太行文化
太行山文蕴久远,许多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均出于此,比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等,都反映了远古社会人们与大自然抗争的拼搏精神,这也造就了太行儿女不畏艰险、奋勇前行的民族血性。
太行山的成语更是精妙绝伦,富有哲理,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别具一格,堪称国之瑰宝。比如:邯郸学步、负荆请罪、胡服骑射、毛遂自荐、黄粱美梦等均出自于邯郸,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条,从成语数量、历史沿革、发生地和流传程度上在全国都首屈一指,称之为“成语典故之都”当之无愧。
▲胡服骑射除此之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佛道文化、陶瓷文化、医药文化、红色文化构成了太行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03太行精神
太行山丰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太行儿女锲而不舍、凿壁穿遁的精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从此“愚公精神”便烙印在了无数太行儿女的心中,太行深处那一锤一锤凿出来的,可以通行汽车的挂壁公路,便是“愚公精神”的最好印证。
▲郭亮挂壁公路局部锲而不舍的太行精神不仅造就了堪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挂壁公路”,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太行儿女,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他扎根太行、心系扶贫,35年来辛勤耕耘,带领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为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壁挂公路”;古有愚公,今有李保国,更有不屈不饶的太行人。
太行人以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太行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壮举。
04太行现状
中华文明五千年,应该没有哪一座山如太行山这般,与中国历史发生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太行山的两侧或是古都,或是交通要道,或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北越太行山攻打高干时,由于山路难行,便写下了《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足见当时太行山的道路崎岖难行,连一生征战无所畏惧的曹操都不得不望山兴叹。
太行山的千沟万壑,高山险阻形成了著名的“太行八陉(xíng)”,太行八陉最初指的就是太行山脉中八个断开的山口,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陉”由南到北分别是:轵关陉(河南境内)、太行陉(河南境内)、白陉(山西境内)、滏口陉(河北境内)、井陉(河北境内)、蒲阴陉(河北境内)、飞狐陉(河北境内)、军都陉(北京境内)。
▲太行八陉与古都重镇分布图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昔日的险关隘口变成了通衢大道,昔日的军事关隘变成了如今的经济动脉,这都要归功于一条条现代化公路的建设,“太行山高速公路”便是其中之一。人们再也不用飞檐走壁,穿越八陉了,它将太行山深处最美的风景串联起来,将太行山的美丽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扶贫路、致富路、发展路和旅游路!
▲太行山高速公路年09月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了《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年)》,规划的发布,对于加强太行精神的保护传承弘扬,发挥旅游业在太行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面对机遇与挑战,太行儿女必将迎难而上,紧抓机遇,砥砺前行,为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