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历史神话传说。相传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取名叫做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边儿去玩耍,结果一不小心,掉进了东海之中,而后便被溺死于东海之中。女娃死后不平的精灵便化作了一只神鸟。它有着花脑袋、白嘴壳、红爪子。由于溺死于东海,对于东海内心愤愤不平,于是便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之中,日复一日,希望有一天可以将东海填平。神鸟在填海的过程中还不时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于是人们称之为精卫,于是便有了精卫填海这一传说。精卫填海这一神话传说,一直被流传到了今天,并且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教育意义。确实,精卫一只小鸟依靠每天衔取石子树枝等,希望来将自己淹死的东海填平,这看上去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精卫却依旧选择坚持下去,这体现了精卫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面对任何困难面前,我们确实需要精卫填海式的精神—坚持不懈、勇于抗争、矢志不渝,精卫填海因此也具有了特殊的教育意义。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精卫填海其背后也有不同的声音。上面说了极具有教育意义的一面,那么接下来就说一下另外一个不同声音的方面。精卫死于自身在东海玩耍的过程中,东海本没有任何的选择性,小精卫到东海玩耍,掉入海中溺毙。在这件事情上,东海的存在难道有错吗?为什么死后的小精卫却是要以填平东海来作为报复呢?难道说,任何危害到人类的自然界部分都应该被人类所去除,只留下对人类无害的部分吗?自然界历经上万年的演化而来,任何存在的部分皆是进化淘汰后留存的有意义的部分。作为后来的入侵者,我们不应该抱着精卫式的报复心态,而更多的则应该是带着对自然的一份敬畏而存在。所以在用精卫填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有选择性地吸取有教育意义和警示的部分。曾经也听到过,身边的朋友在用精卫填海教育自己小孩时,小孩反问道,为什么精卫要填掉大海呢?大海的存在也没有什么错误呀?一时间朋友竟无言以对,因为他接受的教育中对于精卫填海的印象便只有那份积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一面。从这当中也反映出,一件事情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总会看到不一样的色彩。可能曾经接受教育的我们思维已经固化,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已经习惯化,但是现今的小孩子们他们的思维时发散的是跳脱的,没有统一的观点。所以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朋友们可能就需要更多地采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一些教育的问题,更多地进行一些探讨性的教育,这样子或许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的多面性。以上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知大家是怎样看待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