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

发布时间:2024/9/8 12:56:25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港北区贵城街道兴隆小学杨志华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对于义务阶段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作业设计方面,其属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合理设计,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下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对于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期待提高教学质量。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业实施

  “双减”政策实施本质是为学生减轻课堂学习压力和课后作业负担,但前提是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因此,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分析,需要教师做好作业设计工作,注重教学重点,以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轻松学习知识。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内容讲解十分重要,也是课堂教学重点。在作业设计方面,围绕阅读内容,注重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其阅读兴趣,帮助其积累更多词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阅读作业主要融合于阅读教学方面展开设计,通过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让课堂教学互动更加高效。

  比如讲解《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时,考虑到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在阅读方法指导方面,笔者通过课堂作业的分层设置,为学生指明思路。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如何了解古文意思?”作业,该作业为基础作业,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就能完成,从而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给中等生设计“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作业;优等生设计“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作业。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设计多层次作业。学生在思考问题阶段,自主利用课文注释,尝试翻译课文,讲述故事,体会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完成阅读作业的同时,总结出文言文阅读方法:第一,通读课文;第二,翻译内容;第三,悟出哲理。

  除此之外,阅读课堂作业还可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要求学生课外完成阅读任务,课堂组织“读书会”,学生之间相互分享阅读心得。

  二、设计表演作业

  语文课文内容十分丰富。有的课文内容具有故事性,在的课文内容具有哲理性,有的课文内容具有趣味性。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类型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或者角色参与课本剧设计、角色表演等活动,学生在表演过程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表演作业赋予语文课堂更多趣味元素,提高作业设计和实施效率。

  例如教学《扁鹊治病》这节课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体验,笔者设计表演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扁鹊”“蔡桓公”等角色,参与内容表演,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参与课堂表演,通过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语言,将扁鹊医术的高明表演出来,并在表演过程体会课文中的道理:要防微杜渐,及时改正自身学习或者生活方面的缺点、不良习惯,防止酿成大错。

  三、设计实践作业

  语文课堂实践作业的设计也十分必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由教师设计合作任务,各小组之间集思广益,通过实践探索,共同讨论,完成课堂作业。实践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发挥优等生的帮带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蝙蝠和雷达》属于科普类文章,揭示人类受蝙蝠身体结构的启发,为飞机装雷达,保证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课堂上,笔者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以“第三次实验结论”作为讨论切入点,共同合作,“探究人们究竟从蝙蝠的身体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体会蝙蝠夜间飞行和探路原理之间的关联。利用课堂作业任务,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断开阔视野,体会仿生学的实践运用途径。

  四、设计观察作业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和课文学习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者观看视频,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式观察事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融合。通过观察作业的设计,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课堂学习负担。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课文讲解阶段,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事物过程语言运用特色。课堂上,笔者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蟋蟀的住宅”图片,在讲解“住宅特点”时,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使其通过细致观察,体会蟋蟀住宅阳光充足、排水优良的特点,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探索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全新思路,结合教学内容,对作业形式进行合理化设计,优化作业实施流程,用丰富的作业内容,为学生课堂高效学习提供支持,发挥作业设计和应用优势,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4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