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形状 >> 精卫的真身,原来是这种鸟
《精卫填海》是古代奇书《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个故事,已经入选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本,但是关于“精卫鸟”是什么,课本中含糊其辞,并没有说清楚。
本号前面已经指出,《精卫填海》故事描述的实际上是今日四川省宣汉县一带及周边地形(详见《把神话传说还给天文地理》),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是精卫鸟的真身。
关于精卫鸟的特征,《山海经》中描述的其实已经非常详细,“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笔者按图索骥,发现该鸟即为今日的锡嘴雀。
锡嘴雀整体外形看上去颇像乌鸦,是谓“其状如乌”。
锡嘴雀头部有黑、黄、橙、白交错而成的花纹,是谓“文首”。
锡嘴雀的嘴巴发白,像锡的颜色,又像蜡的颜色,因此叫做“锡嘴雀”、“蜡嘴雀”,是谓“白喙”。
锡嘴雀的爪子是红色的,是谓“赤足”。
那么,“精卫”这个名字如何得来的呢?
先来看古文字“精”,左边一个“米”,右边一个“青”。米,即稻谷;青,即蓝靛果(详见《也许,你的祖上就是八旗子弟!清朝和八旗真相大揭秘》)。
再来看古文字“卫”,好像四只脚围着一块地方。
接着,我们来看锡嘴雀,其头顶的花纹,颇像一粒稻谷,是谓“米”;头两侧的花纹,颇像蓝靛果,是谓“青”;合在一起,是谓“精”。
而其眼睛周围、额头、下巴的花纹,分别像四只脚,将嘴巴围在中间,颇像一个“卫”字。
那么其整个头部的花纹合在一起,即为“精卫”。
最后,我们来看“其名自詨”,《集韻》载:“詨,或作謞誟嘮嚆呼。”那么“自詨”,即是“自呼”,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叫声,也可以理解“自号”“自显”,即为自己身体特征的体现——笔者倾向于后者。
马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