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蒋蓝/文图

费行简(-),字敬仲,笔名沃丘仲子,或作沃邱仲子。江苏武进人(一说为浙江湖州人),少时居于成都,为晚清文豪王闿运的弟子,曾任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教务长;民国初年黎元洪主政时期,曾被四川省推为省代表;年任北京临时参政院参政;解放后曾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年9月6日病逝于上海。

著有《慈禧传信录》《近代名人小传》《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观堂先生别传》《当代名人小传》《清代贵州名贤像传》《清宫秘史》《段祺瑞》等多种历史著作。这是一般近现代资料上能够能看到的关于费行简先生的介绍。

骆秉章像。费行简之父曾为骆秉章幕僚

其父费秉寅,为四川总督骆秉章幕僚

年4月初,费行简的第四代后人劳飞先生与我取得了联系。

年3月致信于我指出:“你曾问我,我爷爷的父亲名字叫什么?经一段时间网上寻找,看到一篇已被拍卖掉的文稿,共七页,文稿名为《费秉寅行述》,其文是费行简泣述邓之诚填讳。这个信息回答了你的问题:费行简的父亲是费秉寅,是阆中县知县,因苛虐病民而革职。这也可能就是四川有关资料中没有费行简的记载,也是他远离蜀地周游四方的原因吧。”

这是非常重要的补充。《清实录》之三百三十五卷有载:“阆中县知县费秉寅,苛虐病民。声名最劣。均著即行革职。”

尽管父亲名声不好,但费行简还是渴望流芳。《费秉寅行述》系费行简为其父费秉寅生平所撰,也即“死者小传”。无心插柳之间,这无疑是研究晚清民国史的参考资料,为《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未收。

费秉寅为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幕僚。费行简后来根据父亲的口述回忆,在晚年写出了《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一文,对于厘清一些翼王兵败大渡河的迷雾以及呈现他在成都遭受凌迟细节,功不可没。

他15岁在成都受学于尊经书院山长王闿运(但似乎未入尊经书院肄业),后来兴趣集中于史学。民国初年黎元洪主政时期,他曾被四川省推为省代表,参与商讨组阁等事宜。

年7月,在组阁的临时参政院里,费行简当选“参政”。《申报》上有关于他为四川总司令驻沪代表、西康屯垦使刘成勋派的报道。中年以后,长居上海。

擅写历史人物,通俗言情小说干将之一

除了创作大量的历史人物、掌故笔记之外,费行简也是当时通俗言情小说的干将之一。

其侠义短篇小说《通江二侠传》载《小说季报》第二集;胡仪邧、刘铁冷选辑《说丛——四十名家小说合刻》,头条即是沃邱仲子的小说《乾老人》;《名家小说合刊说丛》4卷,年9月1日小说丛报社(上海)初版铅印本,精装一册。选收近代40位作者的76篇作品,沃丘仲子即入选4篇言情小说。

《慈禧传信录》

南社作家刘铁冷(-)曾写有《民初之文坛》一文,于年发表于上海《永安月刊》总第93期杂志。主要内容是回忆清末民初时节,所经历的文坛风云和他脱离文坛后昔日老友的一些情况。尤其涉及以徐枕亚为鼻祖的“鸳鸯蝴蝶派”,这一流派并非代表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主流,但以丰富多彩的情爱视角,创造了流布甚广的通俗读物,也是通俗文学史值得铭记的一页。文章涉及到大名鼎鼎的费行简身世:

“沃丘仲子,为余社著《慈禧传信录》,及《近代名人小传》、《当代名人小传》,骈散文谈等书,读者无不叹赏。因被骂而认错,因被奖而歌颂者,函件日数十起,更有寄其著作多种,求其指正者,不惟他人不知彼为何如人,即余等亦不知其真姓氏,初,君自谓贵州遵义人,姓孙名寿昌,字仲约,二十后始专心读书,能过目不忘。人见之,彼如知汝为何地人氏,彼即举汝之家乡,谁为官僚,谁为学术专家,地方有何古籍,如数家珍,无不通晓。君自谓为湖南王湘绮门生,复任仓圣明智大学教务长,见者无不以教务长称之,今仍居慈惠南里守穷,君在沪曾为四川刘成禺作代表。一时与汪氏精卫李氏仲公杨氏庶勘过从甚密,而汪氏附敌后,君竟卖古玩卖书画度日,不愿依附权贵,诚有节之士也。尔时费君有客,来谓余曰,沃丘仲子与余同姓,汝知之乎?余不敢信,后侦之,果然。君名行简字闰生,余亲闻杨庶勘为其两姓绍介曰,‘此为吾川历史专家’,余始恍然。一日又曾见其检阅《后汉书》,余又以为君盖精读两《汉书》者,空疏如余,妄事猜测,老友毋亦笑我妄乎?余不再赘述矣。”

《近现代名人小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版

这段文字非常重要,在于刘铁冷与费行简较为熟悉。文章首次提到了费行简为贵州遵义人,姓孙名寿昌,这是迄今为止的孤证,未见诸任何别的文章。

不附逆汉奸,靠卖古玩字画度日

文中提到杨庶勘,乃巴蜀辛亥时期的闻人。

杨庶堪(-),字沧白,晚号邠斋,四川巴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孙中山革命事业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年春,中国同盟会重庆支部创立,杨庶堪为负责人。此后杨庶堪成为四川的革命派领导人之一,投身革命思想宣传及组织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庶堪、张培爵、朱之洪一起领导了重庆辛亥起义。此后参加了护国、护法斗争,先后任四川省省长、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广东省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

文章称赞费行简不附逆汪精卫,靠卖古玩字画度日,为“有节之士”。这一结论,我从邓之诚先生的晚年日记里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五石斋文史札记》为邓之诚遗作,由哲嗣邓瑞整理发布,年2月7日——年8月12日这一组日记里,有这样的记录:“六月五日,星四,晴。阅震钧《天咫偶闻》,无甚考证,体例复杂,讹误不少,非佳书也。缪子受来,言费闰生在上海文物局挂名,月得八十单位,约四十万元,有饭吃矣!”

缪子受是刻印名师缪荃孙之子,子承父业,早已闻名于印坛。这字里行间,暗示了费行简长期困顿的生活,似乎迎来了一丝转机。见此,邓之诚不能不为老友由衷高兴。

再往下看,情况逐渐变得微妙起来:“七月初五日,星期日。八月二十四日,阴雨。下午晴,晚凉,夜需棉被。为孙铮点定七律四首,又以《八声甘州》一阕呈阅,居然成章,可喜也。缪子受来取《艺风遗文》(六月二十八日缪先生拿来者——邓瑞注)去,告以错落太多,如发刻,尚须润饰。子受言:尹石公在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颇揽事。予则知其素性招摇而已。费闰生月得四、五十万,或即其招摇之力。”

最后一句,是对六月五日记载的重复。因为缪子受的一番话,提到别人的“素性招摇”,邓之诚立即联想到费行简的获利,“或”,也是缘自“招摇之力”。

钤印“臣费行简”,惊鸿一瞥可见城府

再往下看,逐渐有了揭短的意味,这一条记录尤其重要:“七月初十日,星期五。八月二十九日。阴。下午晴。孙铮来,言十余年前,夏闰枝所藏《杜子良请脉记》,尚在其子纬明处,可以借阅,为之喜甚,因嘱其再踪迹闰枝所钞曹禾《未庵初集》四卷,得陇望蜀,斯之谓矣!缪子受来,言:费(闰生)君与陈毅认保宁(今四川阆中)同乡,陈(毅)馈之百万。此君善能作此狡狯。”

看起来,费行简突兀、孤悬的阆中籍贯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

设立于成都一心桥的大田坎小学就在我的住宅附近,在清末即已办学,原名“聚星学堂”,民国时改名“华阳县得胜乡高等小学堂”,陈毅于年就读于此;年陈毅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陈毅的原籍乐至县,与阆中也并不接壤。

也许,真是到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地步,为了饭碗问题,费行简不能不“暂把他乡认故乡”,这是一种“变通”之能,不值得厚非。陈毅元帅性情豪爽,具有四川人典型的幽默,早年喜欢开玩笑。看起来,费行简受到感染,也对籍贯开了一次玩笑。

其实,费行简早年申明过自己的籍贯,就是江苏归安县。年(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为庆祝钱氏吴越国的归顺,将湖州府乌程县东南15乡分出,新置归安县。归安费姓家族本为大族,绵延至今。

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校长姬觉弥(年-年),于年五十大寿时作玄珠笔陈自序长卷,多位社会名流纷纷题款,予以庆贺。姬觉弥早年为犹太富豪欧司爱·哈同听差,后提充为哈同洋行大班,被哈同之妇罗迦陵招进哈同花园后,又成为大总管、哈同洋行经理,仓圣明智大学校长等,并填补了罗迦陵的床榻。

身为仓圣明智大学教务长的费行简对校长的书法长卷大肆赞美。题词:“归安费行简。”并钤印:“臣费行简”。这一钤印之“臣”,倒是引人联想,似乎让人对他的城府惊鸿一瞥。

姬觉弥《玄珠笔陈》印制精美,极致奢华。此书函套、书骨、书签、用纸、刷印、装订无一不讲究,内收姬觉弥大师用手、腕、肘、以笔、枝、叶等幅书法照片集,为各种异书之大成。

费行简先生题写书名,并为每部书手工钤盖自已的印章,书口记“爱俪园文海阁藏本”、“广仓学宭印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7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