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形状 >>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金台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这是不幸牺医院护士张静静的座右铭。为战“疫”需要而舍弃一头秀发,战“疫”斗志却昂扬生长。抗疫斗争中,千千万万个像张静静一样的英雄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牢固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生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进步的历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和意志本色,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年3月17日,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5年后,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刻阐释中华民族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民族精神之光,照耀着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道路。
伟大斗争需要伟大民族精神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坚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中流砥柱。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年来,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天动地,“中国精神”一次又一次激情燃烧。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中国风雨无阻、高歌前进的动力!
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上图为“东方红一号”;下图为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新华社发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中华民族越是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越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漫长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能够屡经挫折而不屈、屡历坎坷而更强,始终呈现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昂扬风采。盘古开天到如今,每当国难当头、天灾人祸袭来,中华民族精神就会极大迸发,犹如冲天的号角,激起整个民族与艰难困苦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无所畏惧的民族气魄,解民族于水火,救祖国于危亡,挽狂澜于既倒,演绎出气吞山河的中华民族多年文明进步壮丽史诗。伟大的民族精神生发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句话。‘新的历史特点’这个概念,含义是很深刻的,是全面审视和判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战略在握、成局在胸。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全人类的严峻挑战。一些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对我进行防范、阻挠和遏制。中国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紧要关头,又突如其来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艰巨繁重。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更加需要从伟大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以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刚强意志,顽强斗争,化危为机,引领中华号复兴巨轮行稳致远。
弘扬民族精神创造人间奇迹
总有一些不平凡的事件,标注着一个国家的记忆,熔铸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有一句话在网上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不到一周分离出病毒毒株,10医院、医院,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后面,坚强支柱正是中国精神。“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如此感慨。危难时刻的这股劲,这种挺身而出、忘我奋战,彰显的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全新升华。
伟大时代创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时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孕育而成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展现出时代性特征。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定继承者和弘扬者,十分注重对民族精神在不同领域和时期的集中体现进行凝练、概括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在历史和现实的紧密结合中,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鲜明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充满着对中华文明的自豪、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对中国发展的自信。总书记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加清晰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刚强的毅力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自觉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在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中,亿万中国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敢于斗争、勇于奋斗精神,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精神,在神州大地奔涌,汇聚成抗疫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既是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铸就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和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
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先哲名言,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立新义、开新篇、闯新路。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我国发展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新长征路上,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让创造精神持续迸发、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勤劳是中国人的重要标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以勤劳与智慧建设大好河山。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苦干实干得来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奋斗精神、担当精神。
在年秋季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6万多敌人浴血激战43天,打退其多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毙伤俘敌2.5万余人,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图为坚守在坑道里的战士夜间出击。新华社发
伟大团结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团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无论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同仇敌忾、抵御外侮,还是和平时期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中国人民深深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此次抗疫,全国上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4.2万多名医务人员、4万名建设者逆行奔赴抗疫一线,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及县级市……
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克服险阻而坚毅前行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孜孜以求,形成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生活富足、小康生活的理念和追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大任扛在肩上,作为党的初心使命。
初心使命,是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伟大实践目标。“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这是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时讲述的感人故事。
焦裕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杰出代表。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一座座光芒四射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精神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中,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滋养着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这是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所作的评价。
伟大民族精神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民族精神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和弘扬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不断丰富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前行。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创造、以奋斗、以团结、以梦想,收获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成果,书写了彪炳史册的文明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面对这次严峻疫情斗争考验,亿万人民身体力行、团结奋战,谱写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战“疫”深刻证明,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要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一定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就一定能创造一切人间奇迹。
精忠报国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贯穿于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的一根红线,是伟大民族精神最深厚的底色。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在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五六岁,就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激发爱国之情,振奋爱国之志,培育爱国之力,高亢奏响爱国主义雄浑激荡的伟大乐章。
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人们自觉践行弘扬民族精神,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体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唤醒者、激发者和开拓者,从党成立那天起,始终坚持不懈激发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焕然一新,不断创造着“中国奇迹”,书写着“中国震撼”,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更加高昂,激励中华儿女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要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与拥护祖国统一、为民族复兴作贡献相统一,使民族精神具有生动的时代内涵。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上下集中统一和全体人民步调一致,在党的旗帜下形成华夏儿女的最大同心圆、炎黄子孙的最大向心力,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那样激昂迸发。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充分发扬和淬炼。这次抗疫斗争中凝聚起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写下了新时代的伟大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加强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英雄,是民族精神最闪亮的坐标。要自觉崇尚英雄,向英雄学习,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奋力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让民族精神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此次抗疫斗争中,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图为年4月12日,医院医疗医院医务人员共同将病区最后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在青年。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此次与疫魔的搏斗,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他们是“堪当大任的”。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彰显了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今年五四前夕,他又寄语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让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引导他们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托举,我们伟大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一定能够如鲲鹏展翅扶摇而上,前程未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