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春秋
顾炎武(~),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季诸生,青年时发奋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其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以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为伤时感事之作。
■风云往事
◇书香门第特立独行◇
顾炎武出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16岁未婚守节,“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年,祖父顾绍芾病故。年夏,顾炎武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顾炎武画像◇一心复明◇
年,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是为南明绍宗,年号隆武。经大学士路振飞推荐,隆武帝遥授顾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由于嗣母新丧,顾炎武一时难以赴任,只能“梦在行朝执戟班”。当时,清松江提督与巡抚土国宝不和。前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成安府推官顾咸正、兵部主事杨延枢等策动吴胜兆举义反正。顾咸是顾炎武同宗长辈,他与陈子龙等都与顾炎武交往密切,顾炎武也参与了此事。年夏,事情败露,吴胜兆被解往南京斩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诸人。陈子龙往投顾炎武,但顾炎武已离家出走,于是陈子龙逃入顾咸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久三人即被逮,顾炎武极力营救,未能奏效。结果,陈子龙乘差官不注意时投河自尽,杨延枢及顾氏父子先后遇害,受此案株连而死者达40余人。
在策动吴胜兆反正的同时,顾炎武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活动。年,顾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准徐豪杰”。此后顾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仆仆往来”,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每从准上归,必诣洞庭(按即太湖)告振飞之子泽溥,或走海上,谋通消息”,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
虽然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顾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顾炎武并未因此而颓丧。他以填海的精卫自比:“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坎坷不断◇
崇祯末年,顾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细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顾炎武无奈,将曾祖产田低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当时,顾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顾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顾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唐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烧。到年,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顾炎武为保全自己,只得改头换面,扮作商贾,离开昆山出走,更名为商人蒋山佣。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尽管遁迹商贾,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