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7商鞅立信

发布时间:2022/5/6 15:42:20   

小学学习中,关键点就是积累足够多的基础知识,为今后更高级的学习奠定基础。今天小学基础知识库就为大家分享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7:《商鞅立信》!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转发、分享、收藏哦~

往期回顾

弟子规(全)音频+视频+注释+图文精美版

三字经(全)音频+注音+注释+图文精美版

《千字文》音频欣赏

《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增广贤文》(朗诵视频+译文完整版)

《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朱子治家格言》(朗诵视频+注音+译文完整版)

《笠翁对韵》(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经典动画《论语》合集

《论语》音频视频合集

《大学》合集《中庸》音频合集/视频《孟子》音频合集《诗经》合集唐诗首合集(中小学必读)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杨氏之子》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学弈》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陈元方候袁》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叶公好龙》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揠苗助长》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6:《孟母三迁》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7:《一毛不拔》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8:《愚人食盐》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9:《刻舟求剑》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0:《伯牙绝弦》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1:《文侯与虞人期猎》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2:《画蛇添足》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3:《掩耳盗铃》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4:《精卫填海》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5:《世无良猫》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6:《郑人买履》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7:《读书有三到》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8:《晏子使楚》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19:《富人之子》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0:《北人食菱》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1:《滥竽充数》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2:《人有亡斧者》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3:《父善游》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4:《晏子谏杀烛邹》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5:《磨杵成针》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6:《邴原泣学》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7:《三人成虎》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8:《截竿入城》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9:《吴起守信》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0:《荀巨伯探友》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1:《朝三暮四》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2:《曾子杀彘》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3:《师旷撞晋平公》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4:《嫦娥奔月》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5:《枭将东徙》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6:《外科医生》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7:《承宫樵薪苦学》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8:《人有负盐负薪者》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39:《画地学书》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0:《多歧亡羊》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1:《自相矛盾》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2:《王勃故事》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3:《虎求百兽》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4:《鹬蚌相争》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5:《二翁登泰山》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6:《寇准读书》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7:《林琴南敬师》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8:《董行成》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49:《桑生李树》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0:《宋定伯捉鬼》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1:《孙叔敖埋蛇》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2:《欧阳询观古碑》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3:《乐不思蜀》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4:《小儿不畏虎》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5:《诸葛恪得驴》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56:《齐人攫金》上下滑动即可查看请点底部阅读原文,有更多的资源等你哦~《商鞅立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注   释

①《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③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既:已经。具:完备。既具:这里指制定完备。④布:公布,颁布。⑤恐:恐怕,担心。⑤已乃:不久。国都市南门:都城市场的南门。⑥募:招募,广泛征求。徙:搬。置:到。予:给予。⑦怪:感到奇怪。⑧金:古代货币单位。⑨辄:就。以:用来。明:表明。⑩卒:最终。

译   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

拓展

信用的力量是强大的。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课后练习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标红的字。(1)恐民之不信己()(2)莫敢徙()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答:。⒊商鞅做了怎样一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4.关于商鞅这样做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表明自己不会欺骗别人。B.他想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C.他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取得百姓信任。D.为他变法法令的实施做准备。

1.(1)担心(2)搬迁

2.(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3.他立一根木头在南门,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给五十金,有人搬了,他就给了五十金。

4.B

初中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