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繁衍 >> 长征长征长征新时代长征的三重定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里,天,近30万人,浩浩荡荡,他们征服人迹罕至的皑皑雪山,穿越布满沼泽的茫茫草原,跨越汹涌澎湃的滔滔急流,以雪为被,以地为床,一路鲜血,一路牺牲的走来,直至会师,自此万里长征胜利结束,同时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时至86年后的今天,“长征”二字早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
长征是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信仰念出“勇字诀”。两万五千里长征,据不完全统计,长征前红军有三十万,而辗转到陕北却只剩下两万五千人,因此有人说,两万五千里长征每七十米就有一位红军倒下。可是哪怕是倒下、哪怕是牺牲,他们前进的脚步却从未停下,为何?因为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将党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将党的路线当做自己的行动方向;因为相信,相信哪怕前路再苦再难走,总有一天,他们终将迎来胜利。所以,纵使万水千山,哪怕征途万里,他们也要背上行囊启程,用汗水与鲜血奏响信念与勇气之歌。“长征”一词影响深远,“长征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正如高原驻守的护国英雄、“全民战疫”中的“大白”和“红马甲”们,他们用信念与勇气扛起了这个时代的责任,他们也用实际行动为“长征”一词写下了新的注脚。
长征是以“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恒心下足“真功夫”。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短词概括了长征的每一段历程,但里却很漫长。整整两年,辗转十四个省,身后是飞机大炮,面前是激流险滩,面对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数不尽的高山大川。征途漫漫,红军们在苦难中一步步前行,而漫漫征途,他们却从未放弃过前进。回顾长征,食不果腹、枪林弹雨,随时随地可能会牺牲,两万五千里的日夜兼程,要的不仅仅是越挫越勇的勇气,更是滴水穿石的恒心。而这恒心凝聚成一股“红绳”,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美好愿景,牵引着亿万人民一道向前稳稳迈进。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衣食富足,脱贫攻坚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漫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一点一滴的积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最终由“量变”达成“质变”。
长征是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决心走好“新征程”。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其壮丽的史诗,而二十世纪的工农红军在危亡之中崛起,这就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是历史上的长征;到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自那日起,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长征拉开了序幕,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成了历史之要,而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新长征。如今,国家发展大局长期稳定,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需要继续全面推进,我们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起点上,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如何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成为了当下的时代之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走好新的长征路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脱的责任,我们应当将长征精神铭刻于心,砥砺前行,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自信与决心奋进新征程!
来源/作者: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人民政府万叶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