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生活环境 >> 别被标题骗了,精卫填的不是海,其实发生在
相传,炎帝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其灵魂愤然化为精卫鸟,日复一日地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发誓要填平东海,免得后人再受水难,这个传说就叫《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上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之一,最早记载于《山海经》的第三卷《北山经》在年,精卫填海传说被列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故事中,精卫鸟日复一如地从西山衔草石以填东海,但是你可知道,这里的东海可不是我们地图上的东海,而西山到底说的又是哪座山?
根据记载:“东海之别有渤獬,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所以《山海经》里所说淹死炎帝之女的东海,是指山西、河北东面的渤海,而西山则是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境内的发鸠山。
放大地图我们可以详细地看到精卫鸟栖息、衔
草石的西山就在长子县,而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距长治市区约20公里,长子县东望太行山,西枕太岳山,处于太岳山脉向太行山上党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三面环山。
长治市的长子县是个千年古县,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长子都是上党的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长子富有上党第一大城的美誉,因为是上古时期尧王大儿子丹朱的封地,所以由此而得一县名,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也在长子县称帝,建立西燕,并以长子县为都,此后,县名历代未改,所以长子县也是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沉淀。
在上党境内有一条特别大的河流叫漳河,漳河源于晋东南山地,上游有清漳和浊漳河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涉县河漳村汇合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与卫河相汇,再流经山东临清入南运河,至天津入海河,海河直接流入渤海。
根据上党一带民间的说法,精卫是在跟随父亲炎帝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不幸在漳河溺亡,为了将水患彻底根治,女娃化作精卫鸟,找到了漳河的源头,欲用石块将其断流。
在长子县,除了《精卫填海》的发源地发鸠山,西南部还有迄今2.5亿年的木化石群落的仙翁山,而羊头山、灵湫庙、精卫祠、帝女阁、公主坟、梳妆楼等山名、地名、庙名也均源于《精卫填海》的这个故事,战国墓、法兴寺、崇庆寺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古迹更是有12处之多,所以,长子县既是精卫填海的发生地,也是我国千年历史文化最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