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汪精卫和陈璧君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发布时间:2023/1/22 17:17:11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擦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17/5631700.html

在中国近代史上,汪精卫是无论如何都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至今都话题满满和争议多多。回顾他的一生,有值得颂扬之处,但更多的评价却是“一声叹息”,文史不假归纳为——卿本佳人,奈何为寇?

汪精卫

汪精卫的前半生壮志凌云、满腔热血,为了消灭帝制不惜亲身犯险去刺杀摄政王载沣,还在狱中留下了那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人生感悟;汪精卫的后半生暮气沉沉、魑魅魍魉,长期沉溺于权力争夺和政治攻讦,竟悍然背叛了国家和民族,成为最大的汉奸和败类。

本着尊重历史和还原事实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进汪精卫的有悔人生,以及他和陈璧君五个子女的后续人生。为了抵制恶意的抄袭和复制,本人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汪精卫出生于年5月4日,字季新,本名汪兆铭,祖籍浙江绍兴,“精卫”只是他的笔名。其父名叫汪省斋,自幼苦读并且长年投身于科举考试,由于屡屡碰壁名落孙山才导致老来一无所成,年届六十岁依然还在广东省三水县担任幕僚。

汪省斋宝刀未老,在六十二岁时还能老来得子,见到了自己的第四个孩子汪精卫。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读书学习的氛围却很浓厚,在父兄的悉心栽培下,他的学业进步很快,更加坚定了通过科举考试光宗耀祖的志向。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如此之快!在汪精卫13岁时,他的父亲和母亲相继过世,瞬间感觉整个天都塌了。由于无依无靠,只能跟随同父异母的兄长汪兆镛生活,过上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汪兆镛比汪精卫年长22岁,况且还不是一母所生,自然没有多少感情可言。不过,秉承“长兄如父”的传统,他还是尽到了抚养幼弟的责任,只是在学业上非常的严厉,体罚打骂是家常便饭。

或许,正是这种寄人篱下和苛责教育的经历,使得汪精卫的内心世界极不健全。在他英俊儒雅和才情卓著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自卑、怯懦、怀疑和犹豫的种子。也正是这种性格上和心理上的缺陷,很大程度造成了今后的人生悲剧。

年,汪精卫已经年满18岁,返回广东省城和二哥汪兆鋐同住。当时,广州禺山书院每个月出题目让文人比试,优秀者还能得到奖励,他每次都会拔得头筹,被广东水师提督李準聘为家庭教师。

年3月,汪精卫和二哥汪兆鋐、侄子汪祖泽一起参加番禺县的科考,轻而易举就取得了第一名的秀才。同时,他的二哥和侄子也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成就了当年“汪家两代人三秀才”的佳话。

在洋务运动期间,清廷经常会选派留学生前往国外学习,而且由官府承担所有的费用。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汪精卫终于取得了留学日本的名额,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福兮?祸兮?

日本留学期间,汪精卫迅速实现了人生蜕变,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通过自己的“三才”(口才、文才和诗才),他从众多青年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孙先生的赏识和器重,还全程参与了同盟会纲领和章程的起草工作。

年8月,孙先生为了革命需要,将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团体进行了改组,整合成为“同盟会”以统一领导所有的反清运动。除制定《中国同盟会总章》、《革命方略》和《军政府宣言》外,大家一致决定在国内外建立分会以扩大影响力。

年春,汪精卫受命去筹建同盟会的南洋分会,还在新加坡担任了《中兴日报》的主笔。期间,他开始频频使用“精卫”的笔名宣传革命思想,更与保皇派的康、梁等人进行论战,极大地宣传了同盟会的革命主张。

汪精卫在南洋期间

在南洋工作期间,汪精卫将自己的个人魅力显露无疑,每到一处必发表演说,而且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口若悬河、感人肺腑和令人发醒。对此,就连日后的老对手胡汉民也不得不由衷感慨:

出词气动容貌,听者任其擒纵,余二十年来未见有公演说过精卫者。

凭借出众的口才,凭借英俊的外形,汪精卫赢得了无数的粉丝,其中就包括了陈璧君。她是马来西亚的富二代,自从目睹他的风采后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像今天粉丝追星那样发起攻势,甚至完全不顾对方已有婚约的事实。

由于陈璧君相貌一般,被誉为“民国四美男”的汪精卫自然不为所动,始终都没有接受她的表白。面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温和的提笔论战似乎“隔靴挠痒”,已经不能满足于汪精卫的追求。

汪精卫大胆提出“行动+实干”,准备效仿许多先烈们也进行刺杀活动。不过,此举立即就遭到了孙先生的明确反对,他认为刺杀不是君子所为,民主革命应该正大光明地进行。

陈璧君得知汪精卫正在筹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仅口头表示了支持,而且踊跃捐助并且表示同行前往,终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就这样,以他二人为首的“刺杀小组”出发了,行动目标庆亲王奕劻!

来到京城后,“刺杀小组”以照相馆作为掩护安顿了下来,开始伺机行动。经过几天的暗中观察,他们都觉得刺杀庆亲王奕劻的难度太大,此人除了行踪不定以外,每次出行都会跟随大量侍卫。于是,刺杀对象被换成了更容易得手,也更具有影响力的摄政王载沣。

载沣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只拥有理论知识的“刺杀小组”漏洞百出。第一次,夜间安放炸药时引起周围此起彼伏的狗叫声而放弃;第二次,炸药的引线太短竟然发生了提前爆炸;第三次,还没有来得及引爆就因为泄密而被逮捕。

载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肃亲王善耆在提审汪精卫时,竟然看到了他的一系列手稿,比如《革命之趋势》、《革命之决心》和《告别同志书》等,瞬间萌发了同情之心和惜才之心。于是,他不顾摄政王的严令,坚持以杀人不能解决问题为由,依据“误解朝廷政策”罪名判处了终身监禁。

在狱中关押期间,汪精卫依然保持了充分的乐观心态,还创作了一首《被逮口占》以明志。作为爱人,陈璧君一直都在想尽办法进行营救,甚至还想到了挖掘地道的土办法,可谓百折不挠!

面对全国各地接二连三的武装起义,山穷水尽的清廷只得疲于应付。为了筹措军费,他们只得向四国银行进行借款,还通过“铁路国有”的办法将已经民办的铁路收回作为贷款的抵押。

在此背景下,铁路沿途的湖北、湖南、四川和广东等地相继爆发了“保路运动”,纷纷加入到了反清斗争中。到了年10月10日晚,随着蒋翊武、孙武等人率领新军工程第八营起义,终于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

为了调动北洋军平叛,为了继续维持统治,隆裕太后只能一步步退让,终于被袁世凯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权。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后,他立即玩起了两面派,一面向清廷“施压”,一面向革命派“示好”。期间,释放汪精卫就成了他最好的公关手段,起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

对于袁世凯释放自己的“恩情”,汪精卫竟然表现得感激涕零,殊不知这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而已。出狱后,他不仅劝说孙先生主动让出临时大总统,而且还自告奋勇参加了“北上迎袁专使团”。

局势还没有明朗化,汪精卫就迫不及待地迎娶了陈璧君,算是报答了对方不离不弃的情意。之后,他不顾孙先生挽留执意离开中国,踏上了留学法国的征程。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迅速稳住了局面。紧接着,他开始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接连推行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之举,甚至与宋教仁遇刺案也难逃干系,终于引发了“二次革命”。

孙先生紧急将汪精卫从法国召回,还对其委以了重任,具体从事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不过,他对于曾经的理想已经不再执着,对于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更是不甚赞同,只是在表面装出了左派的样子以骗取信任。

年1月,孙先生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改组会议,认真总结了民主革命以来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史称为“国民党一大”。期间,汪精卫不仅被指定为主席团成员,而且还当选中执委和宣传部长,正式走入了权力的核心层。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奉系张作霖的拉拢下突然变节,趁机带兵杀回北京并且囚禁了总统曹锟,史称“北京政变”。之后,他与奉系和皖系组建了联合政府,公开电邀孙先生北上入京共商国是。

为了尽快结束战乱,为了把握这次契机,孙先生不顾病情坚持北上,经海路从天津抵达了北京。因为医疗水平有限,医院进行剖腹手术后才得知已经癌症晚期。

年2月24日,孙夫人、孙科和孔祥熙等人来到病榻前探视,汪精卫亲自执笔记录了孙先生的两份遗嘱。之后,他开始以政治接班人的身份自居,还以拥护“三大政策”的左派形象自居,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

年7月1日,汪精卫正式出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表面看起来已经成为了新的“一把手”。不过,由于孙先生并没有明确指定或者推荐接班人,他的政治地位并不稳固,经常遭到胡汉民的挑战。

在胡汉民和汪精卫的斗争中,双方都在极力拉拢拥有兵权的蒋某人,最终使得他政治地位飙升。最终,在“汪胡之争”尘埃落定后,“汪蒋之争”又开始了,而且更加波诡云谲。

年4月12日,蒋某人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以后,他二人先后背叛了孙先生,直接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

在“宁汉合流”后,“汪蒋之争”并没有停止,双方依然还在或明或暗继续较劲。只不过,缺乏军权的汪精卫越来越处于了下风,文史不假不得不佩服伟人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

“九·一八事变”后,汪、蒋之间在内忧外患面前暂时握手言和,前者出任行政院长,后者出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而国府主席则由有名无实的林森出任。期间,汪精卫忙于对外“妥协”,而蒋某人则忙于对内“剿匪”,引起了全国民众的不满。

年11月1日,王亚樵的锄奸团准备刺杀蒋某人,却在阴差阳错下刺杀了汪精卫。虽然,他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一颗子弹却永远卡在脊柱里无法取出,成为日后身体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西安事变”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和以蒋夫人为首的亲英美派展开交锋,一度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最终,在延安方面的积极斡旋下才得到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由此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先后组织了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忻口会战和武汉会战等。虽然说,这些会战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在此期间,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虽然不以为然,继续对日本充满幻想。但是,他二人并没有在大势面前进行公开的抵触,至多也就是偷偷摸摸干点坏事罢了。

年10月,随着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陷,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很快,日本统帅部迅速调整了对华策略,由“积极进攻”转变为“积极劝降”,尤其是针对蒋和汪进行劝降。

面对日本抛来了“橄榄枝”,长期被蒋某人打压的汪精卫心动了,终于在陈璧君和周佛海的极力劝说下迈出了第一步。他秘密派遣自己的心腹梅思平和高宗武抵达沦陷区上海,与日本接触并且签订了《重光堂密约》。

趁着蒋某人离开重庆外出督战之际,汪精卫以赶赴成都进行抗日演讲为名,带着陈璧君等人离开了中国。在抵达越南后,他眼见自己的意图已经被国民政府识破,索性在河内发表了一份厚颜无耻的“艳电”:

兆铭经深思熟虑,认为国民政府应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抗战之目的在于求得国家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却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而抗战之目的已达。

年5月,汪精卫亲自前往日本东京“觐见主子”,与首相平沼骐一郎进行会谈并且签订了《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之后,他返回沦陷区上海并且召开了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公开鼓吹自己的“曲线救国”言论。

年3月,汪精卫的伪政府终于在南京粉墨登场,公开走到了重庆政府的对立面。不过,他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在下楼时不幸摔伤,直接引起了脊柱旧伤的复发和加重。

受此影响,汪精卫的双腿已经行动不便,加之中枢神经也受损严重,甚至还出现了间歇性的大小便失禁现象。因此,陈璧君开始代替他处理政务,效仿当年的慈禧太后那样“辅政”。

虽然日本的陆军派和海军派出现了严重分歧,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还是在永野修身和山本五十六等人的推动下得到了天皇裕仁的批准。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成功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从而全面引发太平洋战争并将二战规模推向最大化。

年中途岛战役后,美军终于扭转了曾经的劣势,开始在太平洋上由守转攻。加之,日本深陷侵华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国家机器已经运转不畅。

在年时,伴随着日军的败相显现,汪精卫的病情也日益恶化,不得不飞往日本进行紧急治疗。经过日本医生的会诊和手术,他的弹片终于从体内取出,但还是在11月10日下午4点20分去世,伴随着陈璧君的撕心裂肺声告别了人世。

临终前,汪精卫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希望可以葬回南京并且陪陵孙先生。在陈璧君的安排下,汪伪高官们很快就在中山陵附近找寻到一片吉壤,具体位于紫金山南麓的梅花山顶上。

抗战胜利后,陈璧君遭到逮捕但却仍然不知悔改,继续叫嚣着“曲线救国”的歪理邪说。年4月22日,国民政府江苏省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和“反抗本国”的罪名判处她无期徒刑。

渡江战役前夕,国民政府早已经逃往了广州,根本没人顾得上被关在监狱里的大小的汉奸们。于是,陈璧君又成为了我军的俘虏,被转移到了位于上海的提篮桥监狱关押。

期间,狱方转来一封由孙夫人和何香凝写的信,以昔日好友的身份规劝陈璧君迷途知返和虚心改造。不过,她却对此嗤之以鼻,继续在监狱中“作妖”,还宣称自己“殊途同归,本就无罪”。

年初,陈璧君的心脏病复发,狱方在对她施救后还特意增加了营养比例,特供牛奶和鱼肝油帮助恢复身体。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这些物资都是异常珍贵的。

陈璧君

面对狱方的善待,陈璧君也不像之前那么不配合了,对曾经的汉奸罪行也有所认识。在改造心得的记录本上,她进行了这样的记载:

看来,新中国的胜利和国民党的灭亡,是铁一般的历史规律。

年5月初,陈璧君再次因为心脏病而住院。自知自己的大限将至,她在5月19日给远在海外的子女们写了一封信:

诸儿同阅:我于本月2日因病住院,承蒙人民政府的人道主义待遇,现正由中西医会诊处方,但病况较为严重。万一不幸永别,盼诸儿回归祖国以报答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

年6月17日,陈璧君因为医治无效而过世,遗体火化后被送往她的子女处。不过,她和汪精卫的五个子女都没有回国报效,或许是无颜面对国内的民众吧。

汪精卫和陈璧君一共生下了六个子女,分别是长子汪文婴、长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三女汪文恂和次子汪文悌。除一子早夭外,其余的这五人均长寿。

在汪精卫的五个子女中,长子汪文婴与父亲的关系最密切,也最被寄予过厚望,曾在汪伪军事委员会担任军需处长。为了免于战争审判,他在日本投降前就带着全家逃亡到了美国,从此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再未回国。

除了长子汪文婴外,汪精卫的其他子女也均生活在美国、印尼和中国香港等地,竭力做回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汪精卫和陈璧君的长女汪文惺,前半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从早产出生之时便差点夭折。成年后,她嫁给了从金陵大学农业系毕业的何孟恒,先后生育了三个女儿。

汪文惺

年,汪文惺全家搬到了香港居住,经济状况变得非常窘迫。为了补贴家用,她不得不四处谋生,甚至还卖过花,当过佣人,最后才成为了小学教师。退休以后,她们夫妇被三个女儿接到美国定居,一直生活在新泽西州而没有回国。

二女儿汪文彬出生于年,是汪精卫和陈璧君五个孩子中最不像“汪家人”的一个。她从小就有非常强烈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对于父亲和母亲的罪行非常痛恨,抗战胜利后回到了母家南洋地区居住,长期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亚。

汪文彬遗传了父亲的高智商和母亲的高情商,在印尼当地混得风生水起。只不过,她的结局却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因为最后竟然出家成为了一名修女,从此断绝了一切尘缘。

三女儿汪文恂选择从事教育行业,还曾亲自整理过父亲的文稿和史料。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汪家五个子女中最敢于面对事实的一个,后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担任教授并于年病故。

在汪家所有子女中,唯一一个有记录曾经回过国的,就是幼子汪文悌。

抗战胜利后,汪文悌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判处了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期五年执行。后来,他一直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的事业,还应邀回到内地开展过项目合作。

汪文悌

年,汪文悌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回到了大陆,回到了南京。当来到梅花山顶的父亲墓地遗址时,他朝着原先坟冢的位置深深鞠躬,还表示“做了错事就应受到惩罚”!

回顾汪精卫的一生,他曾经豪情万丈,有无数次的机会成为国家楷模和民族栋梁。不过,他却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被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9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