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由神到人的转变,孙悟空内在精神的

发布时间:2023/2/20 23:04:54   
北京治皮肤病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神话体系,这些神话代表着古人对世界发展的思考和感悟,凝聚着他们对于生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神话就是在人类原始思维的影响下,将自然世界和生产生活具象化、拟人化,从而创造出以神灵为主角的故事。”

中国神话中的“神”往往是一切美好精神品质的化身,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些神话中的角色大多是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众生谋求幸福。

“神”能化险为夷、拯救万物的高洁品质和奉献精神也成为一种集体认知潜移默化地更改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在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构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能作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供各时代创造者进行全新的改编与塑造。

孙悟空作为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中最经典的形象之一一直是被人演绎和重构的对象,动画电影《铁扇公主》首次将孙悟空形象搬上大荧幕,展现了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途经火焰山。

孙悟空与大家团结协作通过过人的胆识和高强的本领取得了胜利的故事,影片虽然将孙悟空个人能力的展现分散到了师徒四人的身上,但是细节之处对于孙悟空正面形象的塑造仍然体现出了这时的观众及创作者对“神性”的追求。

比如原著中孙悟空变身成为牛魔王的情节以及孙悟空偷牛魔王坐骑的情节全都放置到了猪八戒身上,孙悟空正直机智的形象得到了维护。

后来的影片《大闹天宫》以孙悟空为主角,着重于孙悟空的个人本领和性格的塑造,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高”、“大”、“全”形象使这一时期的孙悟空到达了“神性”的顶峰。

为塑造其正面形象同样在影片中改编并增添了许多新情节,比如孙悟空训练自己手下猴子猴孙武艺的时候威风又严厉,但是在天庭醉酒时却也不忘给花果山的猴儿们打包美味佳肴。

对待天庭众仙始终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对待天庭末流小卒又一视同仁、不摆官腔,展现了孙悟空勇敢抗争、不畏强权,同时对待与自己同级甚至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物平等亲密,与看似正派实则道貌岸然的天庭众仙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为经典的是孙悟空与二郎神变换斗法时的造型设计,孙悟空所变的动物诸如“鲫鱼”、“仙鹤”、“豹子”、“雄狮”等都是民间传说中具有正面意义的形象,而二郎神则是变换为代表负面的“老鹰”、“狼”、“猛虎”等动物形象,对于人物忠奸好坏的表现十分鲜明。

还有影片后半段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以一人之力敌对十万天兵天将,铜筋铁骨、火眼金睛,一改原著被压五指山下的结局,而是在影片结尾描绘了孙悟空胜利归来在花果山幸福生活的景象。

《铁扇公主》与《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神性”形象的塑造与建国前后中国的社会情况紧密相连,当时中国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战乱环境下,动荡不安的社会导致普通民众整日惶恐害怕,他们急需“无坚不摧”的人物给予鼓舞和激励。

在这种期待视野引导下的影视作品就不断“造神”,以展现崇高感的神性形象为主。

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使观众得到了精神慰藉,从而被大家广泛接受。随着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我国的社会情况逐渐转向和平稳定,社会经济平稳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较以前得到明显提高。

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亟需新的力量注入,这时候一味地造神已经无法适配新时期观众的心理需求与审美期待,人们不再一味地在严肃教化性的作品中寻找共鸣,甚至对高高在上的权威性说教产生审美疲劳,观众更期待看到贴近平民生活的视角。

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开始转向对“自我”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着重表现人情冷暖和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以“感性”的视角塑造形象。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金猴降妖》则展现出对孙悟空“人性”的诠释,影片重现了原著“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情节,讲述了白骨精变换成一家三口迷惑唐僧,孙悟空为保护师傅三次打死白骨精分身而遭到唐僧驱逐,后来又解救被困的师傅二人解除误会重归于好的故事。

刻画了孙悟空为保护师父而荡清妖魔的决心,以及被师父误会滥杀无辜后的委屈和被逐出师门时拜别师傅的真挚情感。

影片中孙悟空的神情一改之前经典形象的神采奕奕,而是更加接近普通人,有了悲伤、愤怒、委屈的细节刻画,做到了“以情动人”。

其次影片还加入了孙悟空回到花果山看到满目疮痍的情节,他重整旗鼓,召唤天兵天将将花果山恢复了昔日的繁荣,这里则隐含着观众对于战后重建家园的期盼,动画情节与社会生活的巧妙融合恰好符合了观众的审美期待。

由此可见观众的审美偏好对影视创作产生着影响,通过与《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的对比不难发现《金猴降妖》中孙悟空动画形象由“神”向“人”的过渡,那么年的《大圣归来》则是在颠覆经典形象的同时将“人性”进一步深入。

这一时期的动画行业已经完全进入商业化的探索时期,动画创作以市场为导向,紧紧跟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经典形象进行改造,以平易近人的创作手法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

同时市场与资本也反作用于消费者,它们使消费者开始多方面、多角度地完成自我审视与探索,快节奏的消费社会使精神世界逐渐空无的消费者开始寻找一种颠覆传统的表现手法以满足对新鲜事物的探索。

因此《大圣归来》全新的故事设定和孙悟空的“马脸”造型以及无厘头的搞笑情节受到了观众热捧,昔日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最终成为了孩童口中的传说。

如今的大圣早在法力尽失与痛失家园的打击之下意志消沉,而人们之所以能接受孙悟空“跌落神坛”的沧桑落寞。

这是因为不仅是因为颠覆传统的给人们带来新鲜刺激的感受,还因为影片在改变了原著故事设定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将孙悟空的故事塑造成了自我成长的救赎之旅,使孙悟空成为现代观众内心投射的对象,同时用孙悟空与江流儿亦父亦友的相处模式映射了新时代语境下父子关系的改变。

其次,影片结尾大圣的归来虽热血沸腾,但是在妖怪横行的大环境下,“中年大叔”为保护周围人而不得不将自己置换为“齐天大圣”的过程仍然充满悲情与痛苦,这也映射着当下社会中大众为适应社会进程而强迫自己成长的无奈和隐忍。

影片处处体现着对现代社会家庭、友谊、自我成长的呼唤,将严肃的政治性和崇高的神性消解在世俗的人性中,以完全“人化”的孙悟空形象贴近观众的疲惫生活,又以归来的齐天大圣形象满足观众的英雄梦想,使孙悟空整体形象既立体又具有说服力,从而更加符合新时期观众的审美心理和价值观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3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