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生活环境 >> 中国至始至终都不单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华文
中华文化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先祖用自己的汗水和勇气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一枝独秀,这也是中国再经历动荡后仍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就曾经说过:“欧洲人不明白,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它还是一个“伪装”了的文明。他把中国看作是一个文明而并非是单纯的一个国家。
“伪装”后的文明
相信很多人都不明白英国学者说了什么,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有着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实际上,马丁·雅克只是在突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性。
马丁·雅克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从唐宗宋皇汉武帝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古老的东方国家,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
20世纪90年代以后,和许多年轻的西方年轻人一样,马丁·雅克去中国旅游。他曾看过很多中国的历史资料,但随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中华文化深不可测,他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之心,也越来越强烈。
十多年后,马丁·雅克已经是一名“中国通”,经常在演讲中夸奖中国的文化,说四大古国里,唯有中华文化还在传承,而且充满活力,别的国家都要用“古”字,中华文明却是没有的。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伪装”后的文明,一正是中华文明在不断的传承。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经历了无数次的王朝变迁、覆灭,但是,儒学的火焰却从来没有停止。
就像流浪地球之所以被称为中国人的罗曼史一样,是因为几千年来“落叶归根”的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种感情,也只有中国人能够体会到了。
中国人——-努力与勇敢并存
文化并不一定需要被编成史书,也不需要用容器来传承,而是要体现在每一个国人的日常行动上,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人民的努力与勇敢了。
我们都听说过,即使是在耳边充斥着自由民主的美国,也有严重的种族偏见,我们经常听说的是,美国白人对黑人是多么的残忍,大家都知道,在美国黑人的地位多么的低下。但是黄种人在美国的地位连黑人都不如啊!
“黄祸论”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力资源匮乏,所以很多公司都愿意雇用中国人,毕竟中国人很勤奋努力。但这也使得许多美国人在工作上的就业优势在中国人的影响下有所降低,从而引发了对中国人的仇恨。
在那段时间里,许多逃到美国的中国人被人追杀迫害,有些人则销声匿迹,让人毛骨悚然。
虽然现在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但对中国人的偏见依然存在,像哈佛对中国学生要求就很高,使很多中国学生很难进入哈佛。
古代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传说,具体有多少是真实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先祖,在数千年前,就对这样的人赞不绝口。
自古以来,总会有学生为了写好书法而不断努力,今天也有很多学生为了考上哈佛大学而披荆斩棘,可见中华文明和中国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最美丽的逆行者迎难而上的精神们就显得更加耀眼。
凭实力的崛起
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近代西方的崛起充满了掠夺和屠杀,他们将战争中得到的财富当成了推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动力。
但是,中华文明的崛起、繁荣与复兴,与此截然相反。中华民族的复兴依靠的是广大民众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自秦始皇一统天下,文景之治到后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自丝绸之路至郑和下西洋,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的荣耀,并靠烧杀掠夺得来的,而在于统治者与民众的合力。
马丁·雅克相信,中国人之所以愿意以“复兴”代替“崛起”,就在于文明不需要崛起,而是要“振兴”。中国文明自身实力雄厚,只不过是沉睡了一段时间。
正因为这样,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国家才能快速发展,不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迅速发展,而且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一跃而上,靠的就是中国的文明
总结: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对中国的文明和中国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就如同孔子书院在海外愈演愈烈,中华之美也会为世人所熟知。